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从王孙到千古一帝!

第213附章皇家近卫队

  • 作者:陈肖小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7-26 23:42:49
  • 字数:4446字

崔文生顿时不知如何回答。

这时候门内泰昌皇帝听到了外面的对话,说道:“都到了门口了,快把东西送进来吧。”

“父皇,若是让宗室子弟成立一支特殊军队,这只军队永远握在父皇自己手上,倒也是一个妙招。儿臣以为,不单单是宗室子弟,还要把外戚、勋贵子弟都放在其中,甚至还有其他队伍里表现出色,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人。这些人或许祖祖辈辈,都是我大明统治的基柱,又或许为了大明肯付出他们的生命。他们和他们的子弟在这只皇家军队供职,一来不必考虑忠诚度问题,二来又有提拔的可能性。儿臣甚至以为,将来可以这样,这些人无论原先是继承来的什么样的爵位,是什么样的官职。都在这只队伍里从小兵做起。可毕竟都在天子门前,也就成了天子门生!将来也就有了更好的政治舞台!”

其实朱绍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倒真不是因为这些贵族子弟出生高贵。恰恰相反,他是因为知道这些贵族子弟,任由他们在社会上,反而会造成更不好的后果。

“张公爷,这宗室不得干政。也是祖制啊!”朱常洛犹豫了片刻,还是想着拒绝道。

朱绍岑连忙拦住了,“不必行礼了,老崔你这捧着的是什么东西?是要给父皇的?”

“若是如此,就依着校儿你说的去做吧。那这队伍的总兵官就让太子你来做。”

“父皇,儿臣以为,这皇家近卫队的总兵官应该是皇上您。儿臣可以做副将。这样才能让那些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没有二话。再从一线部队之中调来教官操练。若是如此,这些人定然可以成为可造之材!”朱绍岑这话让朱常洛有些云里雾里。不过最近的国策几乎都是按照他这位儿子的想法在走。他也就顺着他来就好了。起码目前来看,这小子的策略还都似乎是对的。

崔文生连忙尴尬的看了一眼朱绍岑,随后低声告了罪后,连忙端着那个盘子就进了养心殿去了。

两人从皇帝这里告退出来,却忽然看到一人手捧一个方盒前来。朱绍岑想了想,想起这人是郑贵妃门前的近侍崔文升。泰昌皇帝继位以后,升他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又掌管药房。

“奴婢见过太子、张公爷!”崔文生见到面前两人,连忙行礼。

朱绍岑虽然觉得其中有古怪,却也不好再追着去问了。

“殿下?你这是为何?”张维贤有些不解的问道。

“老公爷,我总觉得这崔文生拿来的东西有些问题……”朱绍岑有些犹豫的说道。

见两人也没有别的要说了,他也下了逐客令来。朱绍岑和张维贤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起码见到了皇帝,知道皇帝还无恙那也就好了。

说实话,来大明这么久,最让他难受的就是这种窗户纸了,尤其到了北京,这冬天刺骨的寒冷。他是皇家子弟还好一些,炭火一直都在烤着。可那些低级太监宫女们住的地方,他也去体验过一两次。那真是冷得不行。每年宫里都会有几十个被冻死的人。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朱绍岑都不禁想念后世的社会制度来,就是因为那种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制度出现了,才让他觉得这封建社会的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大臣,还真是没有几个好东西。

毕竟同时代的欧洲教堂窗户上已经大量使用玻璃了。当然还有一些能用瓷器的,他也就让他们用瓷器来搞定了。

玻璃这玩意,原本是欧洲国家对外输出的主要玩具和工艺品。可到了朱绍岑这里,却发挥了更多的作用。譬如他就先给自己那奉先殿给更换了全部玻璃窗户。再也不是原来的那种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了。

“能有什么问题,无非是些‘降龙伏虎’的猛药罢了。老臣方才看陛下神色,也能知道一些端倪。”张维贤笑了笑说道。

朱绍岑自然知道这所谓的‘降龙伏虎’是什么意思。看来这郑贵妃贵妃真是瞎了血本,又送女人,还送上春药。这要是不知好歹的又给他弄个几个弟弟妹妹,又是国家负担了。

可是祖制就在此,万历临终前,就同朱常洛说出了当年成祖靖难时候的一些事情。所以大明后期对宗室拥兵就做了巨大的改革。

朱绍岑也只能暗叹几声,也不再去管这事了。毕竟这皇帝还不是他,他能做的也只能建议建议。随后便去安排宗室军的事情去了。当然这方案最后还是要皇帝这里通过了,才能够执行下去。不过有了这一支军队,朱绍岑就不会再让他们去走传统的冷兵器玩法了。如今蒸汽机都出来了,他自然也要想想怎么去把现代的钢铁冶炼和火器制造这些给弄出来。

天津卫那边的学校,倒是有弄出一些新式火药来,这些如今朱绍岑已经在那边组建了不少实验室,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化学实验室,他把自己有限的化学常识又和那些传教士们交流了一番,随着他把自己记得的元素周期表前二十位绘制了出来,又把一些常规的元素同众人解释了一番。里面有几个小伙子,竟然开始对这方面感兴趣了起来。这可把朱绍岑开心坏了。顿时就把这几个大头兵给供养了起来,随后慢慢再教授其他学生。所以如今简单的空气成分、水的化学方程式这些简单的东西都被他给提前科普了出来。

就是那些实验器皿有些难办,东方在制造玻璃方面实在是技术匮乏。但是架不住朱绍岑有钱,一是从工部调来了几个老匠户专门制造这些。二来是从欧洲引进了几个这方面的人才。

这就好比后世满清进入中华大地以后,那八旗贵族的子弟不也都放到御前侍卫里来。这些人一来有军营的军纪管着,也会懂一些规矩。二来又能有更好的出生,这些人无论如何他们本身就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是不会叛变的。而因为这些子弟在皇帝身边,那些前线作战的将领,也会更加卖力。这样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可以慢慢的改变大明武官武德不充沛的情况。

见到太子都这么说了,朱常洛也就放开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