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

第十章 读资治通鉴的周皇后

  • 作者:迷糊绿林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4-22 22:52:58
  • 字数:7096字

朱由简捏紧了拳头,暗暗发誓:

“放心,前世你含辛茹苦,费尽心力,最后却以身殉社稷,还遭受庸人耻笑辱骂。

别的皇帝怎么样,不知道。

但崇祯皇帝确确实实是真心认可儒家关于君主职责的教导,尤其是信服朱熹说的:

读过的圣贤典籍还真是不少,许多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

但崇祯皇帝的个人品格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他才严格法度,尽量挑选清廉实干的官员

他才尽量简朴,省吃俭用,变卖宫廷内的人参和金银器具,缩减宫廷开支。

“这一世,我一定让你扬眉吐气,带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

他才屡次在可以全歼流寇的情况下,以“贼亦吾赤子”的理由,放他们一条生路。

虽然最后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王永祚见自己说了一句话后,皇上忽然又发起楞来,同时眼眶里还隐隐有水气。

顿时有些慌神,以为皇帝是不是真的疲劳过度,身体有恙,神思恍惚。

“陛下,陛下”他连叫两声,“要不要请太医?”

他才起早摸黑,不辞劳苦。

阳羡茶特有的清香在口中回味良久。

这是她父亲献给皇宫里的。

她家乡本是南直隶苏州,后来才搬到京城。

阳羡茶是南直隶特产,喝这茶也让她常想起苏州时的童年生活。

她托腮回想起九年前,先生陈仁锡教她读书的情形。

陈仁锡是苏州有名的大学者。

万历二十五年时,才十九岁就中举人。

学问渊博,诸子百家,经史文艺水利兵法,各类书籍,无所不读,无所不通。

不过后来却连年科举失意,直到天启二年才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

不过也许正因为此,周家才有机会请陈先生来做教师。

那时候陈仁锡一见到她,对她容貌大感惊奇。

对她父亲说,此女必定会成为天下贵人。

决定教授她《资治通鉴》一书。

这是相当奇特的行为。

毕竟教女童,除了四书之外,也无非是读读《列女传》,《内训》,《女诫》之类,

《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即便是那些只醉心于功名利禄,只为科举而读书的男子,都未必会去读。

陈仁锡却执意要教她《通鉴》,可以说有些骇俗。

不过她因此也得益良多,对历史之是非,政事之得失,有着超出一般女子的见识。

想到这里,周皇后苦笑起来。

陈先生的一番好心,现在看来也并没有什么用。

自己现在虽然当了皇后,但并不能影响政事,否则就会触犯后宫干政的禁忌。

本来她和皇帝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夫妻,正是格外亲密的时候。

相处起来,也没那么多规矩忌讳。

皇后本应该住坤宁宫,不过入宫这段时间,她和皇帝一直同住在乾清宫。

和百姓夫妻一样,同居共处。

可就在五天前,皇帝凶了她一顿。

那时候皇帝在这里翻阅奏折,她坐在身边,歪着头帮他一起看。

皇帝和她在信王府就亲密惯了,对此也并不在意。

还时不时询问她的意见。

这时她恰好看见一份山西道御史黄宗昌的奏疏,推荐陈仁锡等五人,说是学贯天人、读尽群书,应该选入内阁。

她看见自己老师陈仁锡的名字赫然在列,一时兴奋。

就推了推崇祯,用手指着陈仁锡的名字道:

“此是吾家探花。”语气里充满了骄傲。

“什么你家探花?”崇祯皱眉,有些不解地问道。

“信王不记得了?我和你说过,有个从小教我读书的先生陈仁锡,学问渊博,是个大才。就是他啊”周皇后眉飞色舞,她一兴奋,一激动,就会把崇祯叫成信王。

这已经成了她对皇帝的亲昵称呼。崇祯对此也无可奈何。

不过当时崇祯听了她的话,眼眸中却露出戒备甚至不快的光芒,哼了一声道

“既然是你家的翰林,就别想着进内阁做阁老了!”

显然崇祯想起了历史上种种后宫干政,后妃和外廷大臣勾结,引发的祸乱。

周皇后一愣,看着崇祯的神色,立刻明白了他联想些什么。

犹如兜头被泼了一桶冷水,原本兴奋的神情也马上暗淡了下来。

自己就这么说了一下,皇帝难道把自己想成了吕后和武则天了不成?

她只得克制住情绪,把话题岔开了。

自己说了一嘴,反而误了老师的前途。

她内心充满对老师陈仁锡的愧疚。

那件事情后,崇祯很快就决定搬到武英殿去办公。

皇后提起陈仁锡这事,引起了他的警惕。

认为在乾清宫批阅奏疏,会引起后宫干政的风险。

尽管他很爱周皇后,但也不能开此弊端。

他在武英殿一连呆了五天多,都不回后宫,固然是勤于政务,但也是对皇后的一个提醒。

周皇后聪慧过人,如何不明白皇帝的用心。

心中不无埋怨:

‘’自己的这个信王,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太认死理,太较真。”

周皇后想着心事,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

忽然听见外面传来杂沓的脚步声。

周皇后心一跳,放下茶杯,侧起耳朵聆听。

踏踏踏。

紧接着传来一个太监急促的脚步声,在西暖阁门帘外停住,叫道:

“皇后娘娘,陛下回宫来了。”

这是乾清宫牌子王之心的声音。

周皇后连忙起身,整了整衣衫,理了理妆容,正要走出去迎接。

朱由简却已经迈着大步,甩开身后的太监宫女,进了宫门。

又直奔西暖阁,闯了进来。

周皇后一愣。

陛下怎么性子急了这许多,一改往日稳重端凝的气度。

她双膝一弯,正要行礼。

朱由简却已上前,一把扶住她,笑道:

“何必多礼。”

说着笑吟吟打量她。

一边看,一边点头暗赞。

脸上不施脂粉,却肤色白腻,润泽动人。

史书中说周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完全写实。

五官端庄美丽至极,如有一团光晕围绕。

难怪记载中说她少女时期,有亲戚见到其面容者,为之“瞑眩”

此时她身上穿着夏日自己设计的白纱薄衫,更是袅袅婷婷,散发端庄圣洁之感。

朱由简情不自禁赞叹:

“皇后真是如白衣大士下凡。”

周皇后两颊飞起红云,挣脱朱由简的手臂,瞥了一眼旁边站立的宫女太监,嗔道:

“陛下今天是怎么了?中了什么邪了?说的什么疯话?”

朱由简回过神来,知道自己说话显得有些突兀。

连忙干咳了两声,掩饰道:

“皇后勿怪,多日不见,有些思念。”

说完,向两旁使了个眼色。

那些太监宫女见他眼神,都知趣,一起退了出去。

就留着夫妻两人在内。

周皇后听到他说多日不见,眼眶微红:

“陛下也知道多日不见?陛下那天生气,搬到武英殿。臣妾这几天寝食难安。以后妾再不多嘴,就是了。”

说到这里,泫然欲泣。

朱由简一愣。

“那天生气?”

他检索崇祯的回忆,这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连忙安慰道:

“皇后不必介怀。既然陈先生是皇后的老师,有真才实学,又有人推荐。朕就把他放在下次廷推阁臣的名单里。若是廷推通过,便可入阁。”

他在后世读明末历史,对陈仁锡是有些印象的。

知道陈仁锡确实学问丰富,著述颇多,而且在辽事上也曾有切中肯綮的建议。

让陈仁锡入阁,比之文震孟等迂腐书生,要强得多了。

况且自己刚拿下钱龙锡,内阁缺人,也确实需要补充上去。

这回却轮到周皇后怔住。

陛下这是怎么了?五天多不见,怎么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难道是故意试探自己?

“陛下误会臣妾。自古就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臣妾毫无破坏这规矩的意思。陛下为避嫌,不用陈先生也是明理之举。”

“臣妾伤心的只是那天随口提了一句,让陛下误会了。”

朱由简笑着挥挥手:

“皇后说的哪里话。举贤不避亲。是皇后的老师,又真有才学,朕为何不能用?”

“至于后宫干政。若国家气运不衰,你这个皇后便是干政,也是锦上添花。若气运衰了,你便不干政,那国事也不见得能好。”

周皇后见朱由简一脸真诚的表情,不像作假,却是信了几分:

“陛下莫要欺我,若如此说,以后我对国事提建议,陛下也能采纳?”

“那是自然,皇后要说的有道理,朕自然会采纳。”

乾清宫内,周皇后正坐在西暖阁书房内翻看《资治通鉴》。

她翻看一阵,有些倦了,端起一杯清茶,抿了一口。

朱由简回过神来,挥手道:

“没事,回宫!”

崇祯的许多思想记忆,进入朱由简脑海中。

说着手一推,甩开王永祚,也不要他扶了。

打起精神,大步流星,向后宫走去。

崇祯的年龄才十七岁,正当朝气蓬勃之时,朱由简可不希望在这些太监面前显得像个病秧子。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君之求臣,以行保民之政也。”

信服方孝孺说的:“故天之立君,所以为民,非使其民奉乎君也。”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