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致青春我的大学

第268章找高中同桌借书

  • 作者:冰城陈九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3-03-19 14:42:51
  • 字数:4898字

因为上次见面时我向苏琦提到了“我有几位高中同学在哈市的小学当老师。”

这是苏琦第一次求助于我,自然责无旁贷。

有在哈医大基础部任教的刘七、分到南岗区地税局的满艳、毕业后留在哈师大科研处的马老大、分到哈药集团制药三厂的张四、以及分到三所初中当生物教师的老鲍、大嫂于华、雷春。

只可惜当年考上研究生的陈静、苏八、张丹三人毕业后均未留在哈市,陈静被分到了沈阳农大,苏八、张丹夫妇则分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

这不,我们三班在哈市的同学今天也都过来了。

这次找我是为了她下周的公开课,让我帮忙借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参考书。

加上新郎杨慧体育系的同学,仅我们哈师大的同学就来了四五桌。

杨文毕业后分到了她母亲所在的哈市体育局,杨慧也顺利地留在了哈市。

记得八年前高中毕业时,我们15中这所普通高中当年仅考上了两个半(两个本科、一个大专)。

晚饭后我的传呼响了,低头一看是苏琦的电话号,顿时欣喜若狂。

原来这段时间因为刚开学,学校的活动较多,苏琦这几天刚忙完艺术节,下周五又要准备公开课。

其中英语重点班的张常量以518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哈医大的日语医疗班,而被寄予重望的我们俄语重点班也仅考上了一个半。

我们班的数学天才赵阳以489分的成绩考上了黑大数学系,而那半个则是以465分(本科线473分)考上哈师专化学系的张婷。

因高一那年正赶上15中与36中两所普通高中合并,新合并后的15中汇聚了两所高中的优秀教师,于是校长便决定打造出一个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重点班,一雪学校连续多年来每年都是0个本科生之耻。

望着这对满脸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新人,让人不觉心生羡慕之情,我何时也能步入婚姻的殿堂呀?

于是班主任老唐说服了班里学习成绩靠后的五六个女生参加了中专考试,结果她们不负众望竟全部被录取。

其中有三个考上了哈师范学校,两个考上了哈轻工学校。

这三位考上哈师范学校的女同学毕业后都分到了道里区的小学。

实际上我们这个普通高中重点班的学生素质并不差,除了考上这两个半大学外,在高一时转校走了两个同学一个考上哈师大物理系,一个考上了哈尔滨大学(大专)。

一年后同学们终于弄明白,还是我们这个普通高中的师资力量差太多,耽误了大家。

因为我们这些当年的落榜生在经过第二年在各重点校补习班的补习后,一多半都考上了本科或大专。

在经历了市重点14中补习班补习的我就深有感触,这儿的老师的教学经验比我们15中的老师强得不止一个档次。

因此第二年,我以超出上一年80分的成绩被哈师大生物系录取。

尽管这样,当年我们这个班在15中的那十几年中也留下了辉煌的印迹。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仍在各行各业中书写着自己精彩的人生,其中两位从政的同学更是一个干到了正局级,一个副局级,此外还有国企集团副总、银行高管、大学教授、医生、中小学教师、民营企业老板……

而谁又能想到我们这些人都来自一所普通高中呢?可见人的一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努力、选择、机遇都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密码。

第二天早饭后,先去离家最近的新城小

学找老同学杨红。说明来意后,杨红满口答应,因现在音乐老师都在上课,等她抽空帮我问问,有结果后给我打传呼。

从她口中得知,我那位老同桌刘梅在地德里小学当上教导主任了,哇!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正好一会儿没事,我去看看她。从新城小学出来,乘上58路公交车直奔地德里小学。

到地德里小学时正赶上课间操,在校外透过围栏便一眼看到刘梅正双手抱着肩膀站在操场上注视着学生们。

待课间操结束后,我忙上前打招呼,这位与我高一、高二坐了两年同桌的刘梅一眼就认出了我。

几年未见,刘梅还是那么活泼开朗、快言快语,听说我给朋友借音乐教参书,二话没话,先让我在操场上等一会,便扭身走进办公楼。

不到十分钟,见刘梅手里拿着一本书快步出来,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借到了,看来还是教导主任有力度呀!

“太感谢了,老同学!”

刘梅笑着说:“既然是老同学,还客气啥!”

从地德里小学出来后,一看时间还早,便又乘车去联合证券营业部。

本站网站:

虽然只考上了两个本科、一个大专,但中专却考上了**个。

因为当年高中毕业生考中专要参加单独的考试,而且若考中专便不得参加高考。

而我们高一这个重点班是以分数选拔出来的,除了那七八个教师子女外,我们班的最低分数是中考360分,当年省重点哈三中是402分,哈师大附中398分,哈一中393分,铁路系统的省重点哈铁一中365分,市重点14中371.5分。

我们班这五六十人中最低的360分,最高的371分,那时从老师到学生大家都信心满满要打翻身仗。

因为杨文性格活泼,又是学生干部,所以她无论在女生中还是男生中的人缘都不错。

我当年中考成绩是361分,虽然之后我们高中三年又分了几次班,高一、高二时其他五个普通班的优秀学生又考进来替换了一批,而我这三年则始终留在重点班。

到高二时以我们班为班底又分出英语理科重点班、俄语理科重点班。

没想到经过三年努力后,虽取得了零的突破,但与大家当初的预期还是有些许差距的。

还有一个当年毕业后分到黑大生物系的张舒,因第二年她又考研考到了山东大学,现在也不在哈市。

这么看我们三班同学的毕业去向也一点不差。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