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修真 > 2100重建科学

第一章 重建人类文明的任务快来了

  • 作者:探索科学
  • 类型:修真
  • 更新:2022-03-24 12:46:22
  • 字数:7814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做实验的现象一样,虽然做相同实验有仪器、人员、地点、时间的不同,但是实验的结果都基本差不多,不能自己说自己在某天某地和某某在仪器做了个实验,发现了引力子之类的高级玩意,别人按照你的操作步骤去做结果毛都没有,而你大言不惭说这个实验仅此一次,就是我现在也做不出来,这叫耍流氓,不叫科学。

一提到科学,很多人觉得高大上的遥不可及。也有学生时期被数理化吓怕的人觉得搞科学简直不是人,只属于一帮生活不能自理的天才。先不说把怀表当作鸡蛋煮的科学大神牛顿,也不提整天引领发型风潮,留着特有的爆炸头科学二神爱因斯坦,更不用说视无数数学大牛梦寐以求的菲尔兹奖如粪土的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就玩消失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典型的是提出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大神级数学家哥德尔,这位大哥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只吃妻子做的饭,在妻子去世后,老是觉得别人做的饭菜里有毒,自己竟然把自己饿死了。这些人研究的理论对普通人的确有点云山雾罩的,以至于人们甚至说顶级科学家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的确,科学家们很多不同于常人,但前面的话有些夸张了,其实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和常人无异,他们的理论也并非不可理解,只是缺乏一个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

那么,科学到底是什么,我们先看科学的定义,科学: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只见杨教授不用讲义和课件,稳坐讲台前,扫视一眼教室后就开讲了:

具体特征:首先必须有可重复性,就是这个现象可重复,在a国和在b国

姓名:科学

性别:不详

其次必须有可证伪性。就是科学不是万能的,不是包打天下怎么说都正确,怎么说都是自己的理,科学能够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来论证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科学勇于面对错误,在不断修正错误中越来越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中文姓名来源:“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分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人们一般看到这几个名词大部分会打哆嗦,尤其是前两个更是在学生时代虐人的不二利器,估计很多人毕业后多年都有数理恐惧症。幸亏有句话叫时间会冲淡一切,也许恐惧症刚缓解没几年,刚过几天舒心日子,随着孩子上学,家长面临着辅导作业也就意味着要再次面对科学知识,不得不接受再次被虐的命运,正所谓科学虐我千百遍,我不得不待科学如初恋。但是,请相信我,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科学真的如此有趣如此美,直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有发现。

再次科学有可怀疑性。科学欢迎质疑,但是必须是有严格逻辑依据的质疑。现在社会人们最爱挑战的是“相对论”,因为在这些人眼里“相对论”最厉害,推翻了最厉害的自己就是最厉害的。现在对“相对论”有两大观点:一种把“相对论”捧得高高在上,认为“相对论”是世界最聪明的爱因斯坦创造出来的,是不可能被推翻的,你敢推翻?你有爱因斯坦聪明?典型的不自量力。另一种认为现代人太迷信爱因斯坦,然后自己随意创造几个观点就声称推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世人不认可就是对自己的嫉妒。这部分人也有个光荣的称号:民科,意思是民间之科学,具备初中数学水平就敢自称伟大数学家。这两种观点其实都不正确。“相对论”允许被推翻,也欢迎被推翻,但是前提是你的推翻过程要有严格的数学逻辑。

杨教授接着说道:科学是人的科学,有科学的前提是先有人,有人的前提是先有有生命的低等生物。我们先看生命是如此诞生的。

一、生命诞生。

年龄:不小,估计至少6000岁,但也有说法说才500多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愿意在飞速运行的冰球彗星上面生活。这就刷掉了一大批天体。

第二,存在稳定行星的恒星系统内要有一个稳定的恒星,最好是一颗,这又刷掉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恒星又会受到二次伤害。因为目前观察到的恒星系统多是双星甚至三星,这样系统会造成行星温度、昼夜、极不稳定,很难形成生命,君不见存在在科幻小说的超高智慧三体人受的罪就能体会到这么厉害技术的三体人为什么拼了命的要占领地球。

第三存在稳定行星的恒星系统内这个恒星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又刷下一大批。因为太大的话恒星不稳定,尤其是超过13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这一上限,这颗恒星就不能稳定存在了。原因是质量太大,引力就会太强。过强的引力会使恒星收缩。而收缩后,恒星内部温度就会过高,造成内部核聚变反应强度增大,从而增大恒星中从内向外的辐射压,使恒星向外膨胀。恒星的膨胀又会使内部物质密度下降,使温度下降,从而使核聚变反应强度下降。又会使向外的辐射压下降,引力又会占上峰。恒星又会收缩。一次次的膨胀与收缩,恒星仿佛在脉动一样。那附近的行星时不时体验者极端的冰火两重天是不可能有生命的。要是恒星质量太小,引力就会太小,内部温度达不到引发核聚变反应所需的温度,不能发光发热,就不是恒星了。计算显示,如果一个天体的质量小于0.1倍太阳质量,核反应就不能发生。

第四,这颗恒星周围星际环境要相对稳定,最好不要处于星系中心位置,因为在中心位置各类恒星、行星乱窜乱撞,就是有适宜出现生命的合适位置的行星天天上演天地大冲撞,这生命那还能生存,要知道太阳在银河系第三悬臂的边缘,距离中心还很远。这再刷下一大批。第五,适合宜居位置的行星的周围最好有一颗巨行星,作为保镖守卫宜居行星,例如地球周围的木星凭借自身强大的吸引力不断承受着流窜进太阳系的小行星的猛烈撞击,留下来阵阵伤痕。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到22日8时12分的5天多时间内,sl9的20多块碎片接二连三地撞向木星,这相当于在130多个小时中,在木星上空不间断地爆炸了20亿颗原子弹,释放出了约40万亿吨烈性炸药爆炸时的能量。要是没有木星的引力,这些小行星冲向地球的话,估计地球重回46亿年前刚诞生时期了。

好的刚说了四点,抬头一看绝大部分天体已经没影了。好的,剩下的排好队,继续听我说条件。第五,这颗行星不能太大也能太小,太大了吸引力太大,生物(要是有的话)只能紧贴着地面,太小了吸引力太小,不足以吸引空气形成大气层。

第六,这颗行星必须有磁场以阻挡宇宙射线对遗传物质的影响。第七,这颗行星有稳定的大气层,有能供给生命呼吸的气体。第八,这颗行星有丰富的水资源以供应生命所用。第九,这颗星球最有有一定的倾斜角,以便于大部分位置有季节变化。第十…第十一…,一看海选广场天体已经不太多了。而且在宇宙中彼此间还相距太远。看着这海选过程,珍爱生命真的不是只是说说就行。

有生命就有科学了吗?当然不是,细胞们、植物们、低等动物们是不会有科学的,所以,即使有生命了,也要经过漫长的进化,难度不亚于生命天体海选,才能出现像人类那样的智慧生物。

科学毕竟是人的科学,有科学先必须有人。那么人类是如何出现的?

(本章完)

.

现在我们举办个生命天体海选大会,这里是海选广场,我们看到现场宇宙各类天体太多了,你们不要乱往前挤,先听我说条件。

首先生命必须在轨道稳定的行星上面,恒星们和小行星、彗星之类的洗洗睡吧。因为没听过那个生命想在分分秒秒核聚变的恒星上生活,也没听过那个生命愿意冰冷星际空间来回游荡表面温度零下200多度的小行星上生活,也没有听过那个生命

不要认为科学很容易产生,其实科学的出现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的n此方事件,首先科学的地方必须有生命,没见过几块石头相互讨论科学的。

既然要有生命,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要知道一个天体上生命的出现(先别说人类)也是比连续中十次五百万彩票概率还低。

公元2100年的某天,阳光明媚的下午,大一学生赵明正在阶梯教室听着科学史教授讲课,作为大一学生,在他看来2100年大学的课程与2000年大学的课程就趣味性来说并无太大区别,老师讲,学生睡已经成为常态,他想当然认为,今天这节课也不例外,正要迷迷糊糊和周公切磋,在听见杨教授讲课后顿时一个激灵,这老师讲课的风格与只会念书和读ppt的老师的风格明显不一样。

首先我们的宇宙从哪里来?

关于宇宙如何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看法,像开天辟地说等。当前主流说法是我们的宇宙是从150亿年前一场大爆炸中来,不是说这个说法绝对正确,而是大爆炸学说能解释大多数宇宙现象,至于大爆炸具体内容是什么,后面会详细说明。现在先简单来说,就是150亿年前全宇宙只是一个点,叫奇点,后来发生了大爆炸,原因不明,肯定不是人为因素,诞生了目前最小的粒子夸克、玻色子、轻子、光子、电子,然后三个夸克一组结合成质子、中子,然后1个质子、1个电子结合成氢原子,1个质子、1个中子、1个电子结合成氦原子,氢原子和氦原子这些轻的原子聚变成重的原子,原子结合成分子,分子又结合成小物质,小物质结合成大物质直至彗星、行星、恒星等各类天体。

但是有天体不一定有生命,但是有生命必须诞生在天体上面,有了天体,生命就有了物质基础。

这种高大上的定义只会大部分人吓跑,其实说白了,科学有点像钢铁直男,讲求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不能你说是马就是马,是骡子就是骡子,你以为你是谁呀?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

具体解释到底什么是科学,我们先看一份档案: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