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穿越三国之我为至尊

第15章东汉第一大儒

  • 作者:独立夕阳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1-29 11:20:25
  • 字数:5806字

老头儿嘟嚷着什么?没听清,但好在是拿着书稿进去了。

等了一会,便听到一声喊道:“蔡大人有请,客人随我来!”

在当地向导带路下,刘凡一行人来到一处简陋的宅院前。

门前一条小溪蜿蜒流过,几棵绿柳轻拂着,一派的安宁与祥和。

刘凡带着裴元绍,领着几名士兵,带着拜贴,礼品,便向蔡邕府弟走去。

随即命人送上《三字经》、《增广贤文》、《中国文化初探》三册,递与老头儿。

…………

打发走了向导,刘凡命元绍上前拍门。

进入堂屋中,一个身材伟岸,样貌清矍的老头站在屋中。

元绍正欲争辩,刘凡一把拉住,满脸笑容上前道:

“弟子乃是幽州刘凡,久慕蔡大儒之名,奈何无缘一见。弟子今有文稿几册,欲请蔡大师指点一、二。若是大师看过文稿,仍不见弟子,哪弟子必转身离去。望老丈通禀!”

不待老头发问,刘凡便跑步上前,下拜到:“弟子刘凡,拜见蔡大儒。”

蔡邕淡淡道:“初次相识,无须多礼,先且坐下叙活!”

遂吩咐下人看茶,落座。

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头儿打开门,裴元绍便上前递上拜贴。老头儿死活不收,并冷冷道:“蔡大人隐居于此,不见外人,客人还是请回吧!”

蔡邕哈哈大笑:“流芳百世,老朽不敢奢望。但盼能将书稿,传之于后辈子孙,勿使汉统断绝,老朽于愿足矣!”

“略为翻阅几页,你所作书藉,实为孩童启蒙之宝书。然中间有些义理,老夫尚不清楚,还得你来解惑!”

“卧槽,这事有几分成功的可能了。你能明白才怪,《中国文化初探》中,有些知识,却是两千多年的沉淀。看来,得忽悠这东汉第一大儒了。”

刘凡起身,抱拳道:“弟子现将书藉赠予蔡师,待蔡师阅过之后,弟子再来蔡府解惑,何如?”

这个倔强的老头可不答应了,一把拉住刘凡道:“陋宅虽小,住几人还是没问题。你且留下,咱秉烛夜谈。”

…………

吩附下人摆酒,无奈下,刘凡朝裴元绍一使眼色,裴元绍便留下精盐,礼物,率领几个士兵退了出去。

刘凡对蔡邕道:“说起饮酒,当少不了菜,最美味的菜,也要用最好的盐来调味,蔡师来看。”

刘凡呈上十包一斤装精盐,蔡邕伸出手指,捻了几颗,尝了尝。

“好盐,你从何处得来?”

“且朝廷管控甚严,走私盐、铁,可是杀头大罪。”

刘凡微微一笑:“蔡师大可放一百二十颗心。弟子现暂摄渔阳,右北平,辽西三郡政务,也算是朝廷中人,而这精盐,亦是弟子炼制而成。”

“哦,你就是率乡党,两次击败草原胡骑的刘凡,郡守大人?”

“些许微功,何足挂齿。”刘凡道。

蔡邕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吩咐下人快快上酒,要与刘凡痛饮一场。

刘凡趁机拿出带来的美酒,肉类,糕点,蔡邕却丝毫不介意,这老头,还处在喜悦之中。

正在此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不许饮酒,恐有伤身体。”

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冲了进来。

刘凡抬眼一看,“卧槽,小美人啊!只见来人,瓜子脸,柳叶眉,杏眼红唇,好一个美女!”

“琰儿,不得无礼,快见过你刘师兄。”

这就变相承认了自己当弟子了,这变得快了点吧,刘凡暗道。

“这是小女蔡琰,字文姬,自小顽劣,你可别见怪!”

“琰儿,你可知抗击胡虏的英雄是谁?你不是还一直打听,能写出《精忠报国》、《大汉军魂》的才子是谁吗?

站在你面前,你却不认识。”

“难道是你?”蔡琰疑惑道。

刘凡含笑点点头,“凡班门弄斧,贻笑方家了。”

…………

饮宴已毕,蔡邕,刘凡二人畅谈半宿方休。一挨上枕头,刘凡便呼呼大睡。

次日,刘凡刚起床。一个娇俏的身影便闪了进来。

“师妹,早上好!”刘凡道。

“你从渔阳到洛阳来,不会是来谈天说地吧?”

“实不相瞒,我欲邀蔡师去渔阳办学。在京城,十常侍专权,祸乱朝纲,而帝上亦卖官鬻爵,搞得民不聊生,大汉中兴无望矣。”

“蔡师一介大儒,耿介清廉,留在京中,恐有祸不远矣。”

…………

蔡琰眨了眨眼道:“你作一首歌来,我便帮你劝说父亲,随你去渔阳。”

“这不是考校我吗?”这有何难,转了几圈,刘凡反复搜索后世记忆,有了。

“苍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竞惹寂寥,豪情还剩下一襟晚照;

…………

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一曲唱完,蔡琰竟听痴了。好一会才道:“好歌,好曲。”

忙找出纸笔,记下了这首豪情满怀,又放荡不羁的歌词。

索要曲谱,刘凡狡黠一笑道:“写给你,你也不识谱啊!”随即便写下一组阿拉伯数字。

要认识这些,须得到渔阳去。

刘凡找到蔡邕,这个老头子还在书房看得津津有味。

“快坐,快坐,饮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实是平生一大畅快事。

只是不知你字号是什么?称呼上多有不便啊!”

“弟子尚未取字,望蔡师赐之。”

…………

蔡邕微一沉吟,“就姓刘名凡,字继先何如?”

刘凡喜道:“谢恩师,”

这还不顺杆向上爬,更待何时?何况,继先,继先,承继大汉先祖志向,也不错了。

趁着蔡邕高兴,刘凡道:“今天下大乱,盗贼四起,胡虏又常寇边郡。弟子此来洛阳,实为蔡师去渔阳,大兴教育之举,亦为避祸矣,

三郡百姓,皆苦盼蔡师,育人子弟,乃千秋之大业也!”

“不知继先有何志向?”

刘凡站起身,大声道:“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蔡邕激动得胡子都抖了起来,

“好,为师随继先去渔阳。稍加整理,便可成行。”

刘凡和蔡邕约定三日后离京,并再三叮嘱,望蔡邕多带门生故吏,前往三郡。

这些,无非是能多救一人是一人了。熟知历史的刘凡,不敢明说啊,只得以这种方式救人,聊胜于无啊!

走出院门,裴元绍和两个士兵守卫在门口。

“辛苦了,”刘凡拍了拍裴元绍肩头。

…………

回到客栈,采购的货物已基本完毕。刘凡命裴元绍,雇大车装货以及装蔡邕的书稿,家人。

“且蔡师多有所著,当付印成册,流芳百世。”

…………

“哪几本书可是足下所作?”

“弟子久居北地边郡,民多蒙昧。弟子久有教化之心,但缺少启蒙之书藉,亦乏育人之先生。”

在洛阳城细作的安排下,裴元绍及手下两百名精锐士卒分两处住下。然后,便在城中各大药材铺子,大肆采购硫磺、硝石、药材等。

“久慕蔡师大儒之名,播于天下。弟子汗颜,偶成书藉三册,欲以教授于学生,蔡师以为然乎?”

蔡邕手捻胡须,沉吟不语,似在思考什么。

刘凡又道:“弟子现已发明一印刷之术,可将大量文字,压缩在薄薄的纸张之上。免了学子们抄书的苦累,也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唉,这片宁静,还能保持多久啊?”刘凡暗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