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修真 > 我武惟扬

第四百三十章 创世心法

  • 作者:小云快快跑
  • 类型:修真
  • 更新:2022-04-11 13:19:51
  • 字数:4562字

如果贸然说出,别人不说你是神经病,算是看得起你。

也只有漂泊在如此静谧的夜空下,王海才有可能漫无目的思考人生,思考一些他认为值得沉思的东西。

抬头望去,满天繁星,低头看去,平静的湖面上,同样是映照着点点繁星。

王海竟然有一种身处宇宙中心的感觉。

王海欣慰的笑了,相信小妹醒来后,境界很可能会有所提升,虽然不可能一跃而成为至圣级别的强者,但是,其能量必定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以后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海发现,身边的人总是忙于营营苛苛,谁还有这闲心思来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啊。

与海潮的宇宙相比,地球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

人类永远也无法走出这个牢笼。

比如创世之力!

难怪有神学家在讥讽人类,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想笑。

有时候,王海总想问,上帝他在哪,他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王海的神识中,各种思路纷至沓来,几乎让他疲于奔命。如果他现在不是至圣十六重的超级强者,相信,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运算,很可能会彻底崩溃。

也正因为王海坚持下来,所以,他现在所感知的东西,又有了长足的进展。

在前世,很多人,都认为,道可道,非常道,乃是千古真理。

别瞧人类早已开展了深空推测,这与广袤的宇宙相比,只怕连一小步都算不上。

其三,才是得益于系统的洗礼,最后,只是自己各种心法的大融合。

这样的融合,注定要在这个世界上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天地,一个属于他,属于青云宗的新天地!

王海就那么静静的伫立在湖面上,伫立在星星下面,伫立在星星上面。仿佛他就是天地之间,那个唯一的存在。

东方渐渐出现了一抹鱼肚白,天上的星星慢慢的隐去,湖面上的星星也随之变淡。

有微风吹过,荡起涟漪,湖面上的星星终于破碎了虚空。

王海哈哈大笑,这一刻,他终于顿悟了。然后,他的左手下意识的向前伸出,仿佛是在触摸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嗤——”

一股暗流瞬间潮涌而出。

其能量之大,完全超越了王海的认知。

“呀,这难道就是创世之力吗?也太牛逼了吧。”王海正自惊喜,忽然感到不妙,因为,这股能量,便如怒龙出世,直接轰向了王宫四周那高高的城墙。

“呀,不好,如此强悍的能量,所到之处,必将是摧枯拉朽,只怕,玄武王宫那高高的城墙,很快就会坍塌吧。”

王海吃了一惊,要不要这么吊啊,这是要让整个王宫,瞬间毁灭的节奏吗?

“给我收——”

王海几乎是不假思索,右手迭出,一拉一旋,在他的面前,立即出现了一个能量的真空地带。

这正是前世的心法,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刹时,那股狂暴的能量,立即被无尽的虚空所吞噬,倏的回落。

一张一驰两股能量恰到好处,一直湮灭在王海眼前。

王海又惊又喜,这一手看似先天图谱,却要远比它凝练。看似天女散花心法,其所蕴含的能量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的,这其中也包含了伏魔剑法,人皇剑法的气息,却要远比它博大精深。

可以说,这小小招式中,完全蕴含了王海之前的所有心法,却又完全颠覆了那些心法的运行机理。

因为,这是王海目前所能掌控的创世之力,一手可毁天,一手可创世!嘿嘿,这一式,不如就叫做开天辟地吧。

王海轻轻一笑,没想到,一个多月的玄武王宫之行,终于在离开前的清晨,让自己功德圆满起来。

勤政殿外,萧三郎面有忧色的看向令狐金虹,“王上,请恕小人直言,此子决非池中物,只怕,我们这样对待他,很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令狐金虹淡淡一笑,“萧大人,我知道你在担心英烈皇帝在他手上,所以,一直不愿意出手。如果当初,此子刚一进入王宫,你便与木先生开启诛仙大陆,相信,现在的他,坟头草已经茂盛了。”

萧三郎摇摇头,“王上,你错了,我并不是在担心主上,相反的,我倒是认为主上在他那里,目前来说,是最为安全的。”

“可是,如果英烈皇帝真的离开我们玄武王室,我怕,玄武国会成为众矢之的。”

“王上多虑了,现在,青云宗借着此子造势,强力压境,任何势力都不可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所以,玄武国目前正处于各大势力的平衡点上,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令狐金虹微微点头,“萧大人说得是,不过,此子不除,对于我们玄武王室,终是一大隐患。”

萧三郎轻叹一声,“王上,刚才此子所展露的这一手玄妙的修为,就连洒家也无法窥透。所以,我想劝王上,不如开诚布公的举办一场真正的盛大庆典,同样可以为玄武王国拉一波人气。你不认为,如此盛会,正是敛财的大好机会吗?”

王海终于笑了,既然“道可,道非。”都可以和谐的生存,那么,武道与术法,为什么不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呢?

自己的四象拳,虽然很像这一世的修行心法,而这仅仅是表象,因为,它完全是来源于前世的武道。

而现在,王海却感到这一世老头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更加符合自然规律。

因为,那个哲人,并不是一个激进的思想家,他更注重的是包容,万事万物,并行不悖,他又怎么可能说出那么肯定的论调呢?

小妹在慢慢的品尝着银线鱼,完全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而这“道可,道非,常道!”不正是更好的诠释了一个自然规律吗?

那就是,所有的事物,无论是好是坏,它都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与前世西方的理论相对照,那就是存在即合理!

前世总有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说地球文明是高等文明流放在这里的,地球说白了,就是一个牢笼。

小小的牢笼。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