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我有一双鉴宝神瞳

第11章惹祸的水滴

  • 作者:木积木积木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2-04-25 00:08:57
  • 字数:6036字

低不是低在砚台本身材质,而是低在无用砚名人。

似砚台这种东西,最值钱的就是人文价值。

“这块砚台,是我前日在地摊偶然所得,各位掌柜若有意者购买,可上手一观。”

台下众人听了,纷纷来了兴趣。

林阳看着台下众人,中气十足:

不过,吴学道觉得,还是有点低了。

像林阳这么一块干巴巴的砚台,上边既无铭刻,外部又不带饰盒,少之又少。

朱振山、卢允中等一干老人纷纷上前鉴验,观纹理、体质感、叩弹音。

要是砚台传自明代某位名家,那价值就会成倍的往上翻。

最后,这块砚台被鑫和盛的林光正掌柜,以七十五万的高价拍下。

这价在林阳看来已经很高了。

要是上边有名家铭刻,诗文题写,价值就更高了。

比方说,刚才这方砚台,要是崇祯皇帝用的,那价值怎么也得三百万起。

要是清代康熙、乾隆等御用砚台,还题有诗文,价格会更高。

稍顷,皆不露声色的返回座位。

吴学道开玩笑道:“一会儿可得请客啊!

必须狠宰你一顿,什么鲍鱼、龙虾都得整上。”

卢文泽也在旁附和。

林阳爽快的答应:“没问题,想点什么管够,兄弟我请了。”

三人低声嬉笑间,又有一件藏品上拍。

“这只鸳鸯水滴,是王某在南方边境小城,于一家瓷器店偶得。”

文钧轩的王书逸指着手中水滴,唾沫横飞,极为得意:

“当时水滴上泥灰堆积,被掩盖了真容。

好在王某对瓷器略知一二,一搭眼就瞧出不对。

仔细端详后,认定其为汝窑。买回后清理完毕,更坚信了内心想法。

请各位大家鉴定指正,王某不胜感激。”

最后王书逸报的底价是,五百万。

听说是汝窑,下边的人都坐不住了。

汝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

釉色随光变换,犹如“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来色”,极尽美妙。

釉厚声如磬,明润不刺目,素有“似玉非玉而胜玉”之称。

历代官藏、私藏,皆视若珍宝。

民间一直流传有一句俗语,叫“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吴学道听对方说手里的是汝瓷,兴趣大增,当即凝神看去。

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又是一个古瓷拼接。

鸳鸯水滴上有些地方发黑,王书逸说是泥灰堆积,其实不尽然。

细细观察就能发现,发黑的地方,都是些内凹纹饰。

有些的确是灰土,但靠中间位置,则是为了掩盖拼接缝隙。

这件汝窑,半真半假,是用新瓷拼接而成。

虽说汝瓷片很值钱,但那是相对其他碎瓷片来说的夸张说法。

好一点的,顶天也就值个十几万。

一般的,卖个万八千不错了。

“走啊,看看去。汝窑!很难得的。”见吴学道兴趣索然的坐着不动,林阳拉着对方说道。

吴学道有些无奈的起身。

卢文泽心思细腻,靠近吴学道,小声道:

“是不是有问题?”

吴学道没想到卢文泽会这么问,他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看出问题了。

毕竟离着十多米远,要是能一眼看出汝瓷有假,

那就不是汝瓷有问题,而是他吴学道有问题了。

卢文泽觉得吴学道没说实话,换了种说法:

“老吴,汝瓷难遇,我挺想买的,你给点意见。”

吴学道笑着道:“这种事你不去问卢老,怎么问我?

我看卢老很精于鉴瓷,之前的青花笔筒,他一眼就看出真假了。”

卢文泽一下子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道:

“就按你说的,我去问爷爷。不过,你看完也得给点儿意见。”

吴学道这回倒是没有拒绝。

朱振山等人看着眼前的汝窑水滴频频点头,眼中肯定的意味再明显不过,就差大声说“这是汝窑真品”了。

刚才人多,吴学道几人根本没有上手的机会。

现在许多人看过,基本都回了座位,终于轮到了他们仨。

卢文泽只随意摸了两下,就放下了,他没看出什么问题。

吴学道则盯着汝窑,看的时间稍长。

不时来回翻看,甚至出、入水小孔,都看得极仔细。

真假早就确定了,他是想看看这东西到底怎么拼的。

现在古瓷拼接太常见了,要是看明白怎么造假,以后也不用浪费宝光异能了。

殊不知,此举让王书逸颇为不悦。

王书逸心说你一个小毛孩子,整的挺像那么回事,这是要想干嘛?找我王某人的茬?

朱老等前辈大家都瞧定的东西,你在这左摸右瞧,前敲后打的什么意思?

本来听说好友常宝山,被吴学道气的住院,就心里来气。

在门口,卢文泽竟然也敢跟他顶嘴,更对三人看不顺眼。

现下,前有朱老等人的鉴真,王书逸心里有了底,便想教训三人几句。

于是皱着眉,语气轻蔑的说道:

“我说几位,年纪轻轻的,没什么鉴定经验。

就别在这硬拖时间,强装懂行的了。”

吴学道闻言一愣,心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也没得罪你啊。

当下无语的笑笑,放下水滴,没接王书逸的话茬,却看了朱齐一眼。

意思再明显不过。

朱齐心里有些不悦,你说你王书逸干嘛这么说话,你那话任谁听了,都不会好受,这不是搅我镜心堂的局吗?

当下赶紧打圆场,缓和气氛。

吴学道笑笑,表示没关系。

林阳整日在金钱阁当大伙计,磨炼多了,面上并没任何异常。

卢文泽却是个火爆脾气,刚才在门口,他就一口气没出来,一直压着火呢!

现在又被姓王的挤兑,哪里肯轻易罢休。

也不管朱齐在旁,直接呛声道:

“王掌柜,听你的意思,是要轰我们下去喽?

东西不就是给人看的嘛,正因为我们本事不济,才要仔细看看。

你不让我们看,是不是心里有鬼啊!”

王书逸听朱齐说话,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本想息事宁人,但见卢文泽不依不饶,也来了脾气:

“姓卢的,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的汝窑水滴有假?”

说着,转头看向卢允中,气愤的说道:

“卢老,容我先跟您说声对不住。

事关我文钧轩名声,还请您上台来仔细看看。

若是假的,我当场向各位道歉,若是真的,也请您给个说法。”

卢允中很了解自己的孙子,冲动是冲动了点儿,但不会傻到当众闹事。

见其面对自己,神色依然不变,心里有了底,笑着起身道:

“王掌柜切莫生气,气大伤身。

白天,冷月斋的常掌柜,已经气的住院了。”

接着语气一变,冲卢文泽呵斥道:

“还不给王掌柜道歉?有你这么和长辈说话的吗?

学了两手本事!不知天高地厚!”

卢文泽低声说了句抱歉。

王书逸心气顺了不少。

外地来的,在我王某人面前,就得老老实实的。

但还没等他发话“赦免”卢文泽,对方接下来的话,直接气得他七窍生烟。

只听卢文泽不咸不淡的说道:

“可是,这汝窑鸳鸯水滴,确实是赝品。”

林阳看着银行到账信息,嘿嘿傻笑。

一遍一遍数着上边的零,数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数不够。

吴学道相信。

只要林光正从古书文集等中,找到一个用类似砚台的记载,和某某历史名人扯上关系。

“明坑歙石,银光牛毛双龙寿字砚,带有官砚气息。”

或者干脆杜撰一个可信的故事。

这块砚台的价值都会翻几倍不止。

“吴哥!这回真是赚大了!七十五万!我头一回见这么多钱。”

明代老坑歙砚,比较难得。

保存至今的大多是收藏大家的家传递藏,有传承有来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