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神舟逐梦

第1部南下寻梦第三篇第二十七章

  • 作者:运河三木公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2-01-02 20:51:08
  • 字数:7858字

,自己什么都没说,蹲在那儿趴在她娘的腿上便睡着了。老孙头找了一件棉袄给她披在身上,她娘搂着玉的肩膀,痴痴地看着屋顶发呆。

两天后,孙医生和武刚爹不见玉和她父母的动静,知道这件事遇到了麻烦,为了说服老孙头,孙医生和武刚爹一大早提着酒肉,来到了老孙头家,找老孙头喝酒。玉去地拔萝卜还没回来,玉她爹正给家里的老母猪喂食,她娘在拾鸡窝里的蛋,看到孙医生和老武大哥拎着东西进来,赶紧让到屋里说:“大冷天的拿什么酒啊,咱家有的是。”

吃完饭,玉骑着车飞快地赶回家,一进门就喊道:“爹,娘!天大的好事!”她娘问道:“你大妈给你找到婆家了?”玉说:“娘,你咋这样说呢,我不想嫁,我还想多陪你几年呢!”说着,冲她娘一努嘴,进屋了。老孙头在屋里搓玉米,一见玉火急火燎的回来,便放下手里的活问:“玉,是不是你大伯给你介绍人家啦?”玉说:“爹,你怎么跟俺娘一样老想把我往外撵啊!是不是不想要我了啊!”老孙头憨厚的笑着说:“傻孩子,瞧你说的,你想嫁人爹还舍不得呢。不过,你这马上就快过了结婚的年龄了,爹替你着急呀!”

玉站起身,走到老孙头身后,给他轻轻的捶着背说:“爹,女儿的事您老就别操心了。女儿倒有一桩喜事同你们商量呢。”老孙头说:“玉,说吧,当爹的听着呢。”

村里人都说老孙头就是一所医院,一个人什么病都能治,收费很少。有一些家里很穷没钱治病的人,该治病治病,该给药给药,什么病也没耽误过。秋后庄稼收了后,乡亲们送来玉米、瓜果、枣、梨等一些农作物和水果,老孙头也不矫情,一并收下。用老孙头的话说:“可别小看了乡亲们的这点情意,心都热乎着呢!”

玉听爹语气缓和下来

玉她娘端着箩筐进了屋,看着她父女俩一本正经坐着,问道:“什么事?”玉便把今天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她爹娘。

玉她娘说:“哄着你娘玩呢,从古至今,哪有女娃学郎中的。掀别人的衣服,脱别人的裤子这是多害臊的事啊,咱可不干。再说,你是马上要找对象的人,要是学了这个,一准没个正经人家要你。”

她娘说:“不就是上次喝剩下的那半瓶子嘛。我去沏水,你们哥几个先聊着,等玉回来,我炒几个菜,大家在一起热闹一回。”

玉也不生气,在她娘的膝前蹲下来,将头埋在他娘的腿上说:“娘,你的话都是为我好,当女儿的心头热着呢,如果你不想让女儿学治病,女儿宁可后悔一辈子,也不想让您伤心。娘伤心是孩子的罪过,再说了,我学什么不行啊,农村人一辈子没出息的多了去了,也不差我们家一个。”

玉她爹听完说:“她娘,咱俩都是近六十岁的人了,老思想,老脑筋,都习惯了。但是玉是年轻人,想的都是咱不敢想的,我可听说了,学校里可是有着不少的女老师,县城里的女医生更有的是,玉想学医治病救人,也不是什么坏事,再说,孙医生的人品和医术连县医院的领导都称赞过。也许跟着孙医生学医是个不错的门路呢,说不定还能遇上个好对象呢。”

玉回来后,把车子停到了院子里,萝卜秧子喂猪,萝卜放到了筐子里,再把家伙什放好,到厨房里洗了把脸。进屋一看,孙医生和武大伯在家里喝着水呢。连忙上前打招呼,然后坐在凳子上,帮她娘搓着玉米,什么也不说,只问她娘累不累,她娘微笑着摇了摇头。

玉说:“娘,冬天可不敢起这么早,冬天寒气大,等日头出来以后,才能到院子里呢!”

孙医生说:“多好的孩子呀,就这孝心,也能找个好的归宿。”

玉一听,她娘说的话虽然不中听,但确实是当娘的该为女儿操心的地方,句句都是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玉她娘说:“老武哥,玉有刚子这么有出息的哥哥,已经是她的福气了,怎么还敢让你操心她的婚事呢。”说着,眼圈不觉得红了。

玉一看,觉得她娘脸色不对,就赶忙跟她娘说:“娘,你说我今早上在咱地里看到了啥?”

她娘瞅了她一眼说:“你就知道哄娘高兴。”

“真的,我还没来得及说呢。”

“那你看见啥了?”

“我今早去地里,看见了两只喜鹊在地里叽叽喳喳的叫呢!我心想:今天一准有什么好事。谁知道,俺孙叔和武大伯来了。”

玉她娘扑哧一笑说:“还是两只老喜鹊呢!”

虽说玉喜欢这门技术,但是她不敢自己自作主张,用她的话说:爹娘是家里的天,让父母不高兴的事,玉是不会做的。就算是日后有什么出息也没有什么可光荣的。

她低着头搓着玉米,听着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时不时抬起头瞥着爹娘的表情变化。

就像当年说服老孙头把玉给刚子做妹妹一样,他俩又一次说服了老孙头和她娘,让他们答应玉跟着孙医生学医治病。当然,在农村,这个活是没什么报酬的,农忙时该下地还得下地,有病人招呼的时候,就要放下农活跟着孙医生去走门串户的治病看人。病人最大,不管地里多忙,都要腾出时间来给人治病。就这样,玉便开始了自己行医的一生。

孙医生说:“做医生要记住:医德第一,不修人品,绝不能学习治病救人。没有德的医生,是拿病人的命开玩笑,那不是治病,而是要命。

爱心为二,对任何病人来说爱心都是一副灵丹妙药。对病人的一次微笑,一声问候,一点关心,一次细心的安慰,都能使病人提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冰冷的表情和刻薄的话语却会让病人寒心,病情加重。

职业操守为三,咱们虽然是一个农村的赤脚医生,但也要知道医生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任何的借口和推辞在病人面前都是毫无职业操守的表现。

医术水平第四。勤奋刻苦、努力上进的医生,医术会高一些高,反之医术水平便平庸无奇。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要用心慢慢的体会,而且要做好记录。对待病情切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主管臆断。必须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病人康复的机会才会越大。

第五方面也要看一个人的悟性。悟性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做医生最根本的,也就是常说的天赋。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相信你的悟性不会差到哪里去。我的话你要听进去,并且也要这么做,只有这样才有从医的资格。”

孙玉这个丫头,别看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很有灵性,悟性也不低。只要是跟着孙医生去看病人,都会带着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了病人的病情以及解决的方法。晚上回家后,就会趴在桌子上,看那些对她来说晦涩难懂的医书。

这些书可是孙医生的宝贝,当年他就是凭着这本书学会了扎针抓药和一些简单的病理知识。这也不是什么很深奥的知识,只是玉刚刚接触,对一些术语还不习惯认知罢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一年多的“走门串户”,玉基本上掌握了普通疾病发生的病因以及需要服用的药物。此后孙医生有些时候就可以不出门了,玉一个人就可以去看病。村里人都知道玉是跟着孙医生学医的,无不夸赞孙医生收了一个好徒弟。

第二年,孙医生在闲暇时,教玉一些土、偏方。这些偏方看似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有时却能医治一些很顽固的疾病。用他的偏方不用花钱也可以治好病。甚至一些医院里治不好的病,用了他的土偏方,几天就见效了。

当时大家都戏称孙医生“村里平平土郎中,赛过城市大医生”。玉学的很刻苦,孙医生教的很用心,一年下来玉整个人气质都变了,连她爹妈都赞不绝口。

可农村终归是农村,不管是干什么的,庄稼是一辈子的事。对于玉来说也是一样,忙完家里的,还要去武伯那边,所以她得两头跑。二十多岁的年纪,就算是累了,休息一晚也就过来了。看着闺女对学医治病这么上心,玉的爹娘告诉她,家里的活不用干了,认认真真治病看人。可是玉死活不同意,认死理。就这样,她一边干地里活,一边给人看病。刚子爹看着玉自己背着大箱子,怪心疼的,就拿出了钱买了辆二六式自行车给她,也好让她出诊时方便。

一天,孙医生带着玉看病回来,看到玉走路有些不自然,便明白了。第二天,孙医生找到刚子爹,说:“老哥啊,有件事跟你商量商量。”

刚子爹说:“孙医生你说吧。”

孙医生说:“当时我只是想着玉跟我学医,没想到姑娘大了,总有不方便的时候,如果赶上路远的急病,总归是玉遭罪。我想这样,咱们大队上临街有三间老仓库闲置多年了,不如咱把它买下来,里外收拾一下,开个门诊,让玉在门诊里卖个药,看个病,也省得玉天天赶路了。我家里的几亩地明年承包出去,不种了,帮着玉一起把门诊办起来,当个大夫。我岁数也大了,也是一年比一年吃力了。”

刚子爹一听,一拍大腿,说:“好事!明天我就去村支书家商量这件事。”

玉她爹吞吞吐吐的说:“玉学这个,怕耽误玉的婚事。”

武刚爹说:“老孙哥,玉的婚事就不用你操心了,我和她大妈给玉张罗着呢!嫁妆你也放心,俺拿玉当亲闺女一样,不给她找一个知书达理的小伙子,决不罢休!”

武刚他爹说:“玉她娘,咱们这关系,说话也不绕弯子了,玉前天回来可是跟你们商量了学医的事?”

玉她娘说:“说了,俺不同意。”

这件事全村人都知道,所以老孙头的地里的活计,他不去种,不去收,但从没落下过。都是村里的乡亲们自觉的帮老孙头播种,收割,施肥,浇水,谁赶上谁帮忙,没有一个人推三阻四的。

孙医生说:“为啥?玉这姑娘脑子灵光的很,不学医真是可惜了。”

玉她娘说:“你说学别的什么的我都同意,学治病,让一个黄花大姑娘掀别人衣服、脱别人的裤子,俺替玉害臊。”

武刚爹说:“老妹子,你这是啥话,治病救人那是祖上积德的事,咱玉也爱这一行。孙医生看过了这几个村的年轻人单单看中了咱家的玉,这要错过了机会,玉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玉说:“俺武大伯和村里的孙医生商量,让我跟着孙医生当赤脚医生呢!可我怕你们不同意,就回来跟你们商量一下。”

玉她爹一听,忙站起来回过神来,看着她愣了几愣,便冲着屋外喊道:“老婆子,快进屋,玉有事跟咱说!”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