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明末孤烟

134 抄家

  • 作者:剑在腰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1-07 19:47:53
  • 字数:4558字

按察使司张仲嚎啕大哭,全家披麻戴孝,花了五百余两赎回了父亲和弟弟的尸身,隆重安葬后,他发誓一定要找赵胥北报仇,按照朝廷规矩,父亲去世,要守丧三年。张仲上了请求丁忧的折子,同时为父喊冤状告赵胥北栽赃陷害的折子也送往了刑部和督察院.

“好大的胆子!”洪承畴收到公文后也是异常震惊,刚刚上任三个月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如今官场风评赵胥北是草菅人命的酷吏,有的甚至直接把赵传谣成吃人肉的杀人魔王。

内阁首辅温体仁建议百官捐助,奏道:“国朝养士百年,如今乱匪猖獗,官绅亦应出力,再者,及至贼来,纵有万贯家财亦为贼所有,至愚矣。”

崇祯龙颜大悦,下令在宫门口设置账簿。可是几天下来捐助寥寥,尽是一百两,二百两的小数,统计下来还不到一千两。

兵部按照杨嗣昌的部署抓紧调兵遣将,布下天罗地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文递到户部,户部尚书候恂两手一摊,没钱.兵部和户部的官司打到了御前。经兵部核算此次围剿需银八十万两。户部没钱,崇祯表示内帑也很空虚,拿不出。

陈邦写的文书洋洋洒洒,把赵胥北智破谋逆大案的经过写的是一波三折,惊险万分,最后又对当今圣上歌功颂德一番,全赖皇上圣德才能快速平乱。这份公文,分送成都府府台衙门,又转分守道御史,四川巡抚衙门。公文所到之处,立刻引起官场震动,惊天大案,与此同时好几个事件版本在官场和民间传播,有拍手叫好的,有咬牙切齿的,有称赞赵胥北当机立断的,有骂其嚣张跋扈的。同时四川巡抚衙门也将公文发送三边总督府和朝廷吏部,刑部,督察院。由于各衙门大都已经封印,朝廷的正式回复恐怕要等到出正月了。

兵部尚书杨嗣昌又上“因粮”之法,民乱起于饥寒,穷苦百姓不能再加派了,否则势必会把他们逼到反贼一方,这样加征税赋时就由纳粮多的地主承担,具体做法就是纳粮五两以上的富户加派粮饷。崇祯批准了这一方案,可是心里却不踏实,他清楚,让那些富户出钱谈何容易,最后还是落在小民身上,就算收上来钱粮,大头入了各人腰包,又能有多少银钱能入国库。

资县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赵胥北按照自己的路子走,腊月二十八日,县衙门口贴出一份告示,列了一份长长的采购清单:从铁犁,锄头等农具到耕牛等牲畜,从粮米到肥猪,从棉花到布匹,多达几十种物资。精明的商人发现这是数万两白银的买卖。全城的商人都兴奋起来,他们本以为此次抄家所得必定被赵胥北装入自己腰包了。

那些衙门里的衙役也有很多来钱的道,站堂的皂役手上也有绝活,手中的板子分为响板和死板,使了钱的,板子打得邦邦响,没贿赂银钱的就往死里打,打得你当场气绝身亡都是常事,那些衙役富的足有五六千两,最差的也有一千多两,难怪人人都想吃公家的饭,资县正役只有八十余人,那些没有编制的白役却高达三百多人。

腊月二十五日,经过两日整理,最终的抄家清单令赵胥北都感到震惊,共查抄现银三十一万八千多两,黄金七千余两,田亩十五万多亩,宅院一百三十四处,店铺一百一十余间,粮米二百四十余石,珠宝等细软更是无数。赵胥北记得崇祯初年加征二百多万两辽响,按人头计算每人约分担不到一钱,可是这些富绅却一毛不拔,全都转嫁到穷苦百姓身上,逼得高迎祥等人造反。

资县目前最大的商户是顾家和朱家,顾家兼营百货,朱家主要是做粮米生意的,由于顾麒麟和县尊关系匪浅,众商家推举顾老爷为代表打探消息,传回的消息更是令人振奋,此次官府概不欠账,一律现银结账,只要货到立马付银子,这下人们更是坐不住了,纷纷各显神通,四处联系货源。

腊月二十九日,一个更重磅的消息传出,县府将于正月初五日开始大修水利,疏浚沟渠,此次与以往不同,不是征发徭役而是与上次开荒一样采用雇工形式,官府不但管三餐,还给工钱,做得好的还有赏钱。资县的百姓们发现日子突然一下子就有了盼头,很多人家都给赵胥北立了长生牌。

腊月三十日,孤独鳏寡无生存能力之人全部被收到养济院,无家可归之人也收到养济院,有劳动能力的待年后安排到军械所做工。城内穷苦之人由官府发放救济粮,很多人家甚至还分到了肉食,没有地痞恶棍欺压,县里的贪官污吏也死光了,人们发现生活突然一下子就变好了。

张家在资县经营四代有余,田亩就多达十多万亩,查抄其府邸光现银就有七八万两,古玩字画珠宝玉器更是不计其数,城内的店铺房产也颇多。那些青皮地棍资产亦颇丰,张虎在城内的宅子就有三所,搜出白银达两万多两,那些小头目身家也在千两以上,就算最底层的打手也有数百两之资,怪不得人们都愿从贼,抢来的银钱容易呀。

“大人,在这里签字画押。”林振兴将几十份地契放在赵胥北面前,按照老规矩,查抄所得的田产都归在赵胥北名下,各练总分下的五十亩地只有耕作权,没有所有权,只能等其退役时才归到他们自己名下。这是赵胥北控制练勇这支队伍的重要手段。

北京

礼部尚书姜逢元私下议论说道温体仁老了,捐助这一招是昏招,官员若是捐助多了,那这多家产是哪来的,难道自己承认是贪墨所得的吗,若是捐助少了,惹得龙颜动怒,失了圣宠,所以说捐助这招必会得罪百官,他这首辅之位怕是做不长了。果然,朝中百官集体哭穷,纷纷上街变卖家当,有的甚至在自家大门上贴上“此房急售”以表示自己为官清廉,家中无闲财。

不光堂堂朝廷大员纷纷叫穷,就连皇亲国戚,勋臣大贾也表示没钱,他们集体跑到皇城门外摆地摊叫卖家当,弄的太不成体统了,崇祯帝没有办法只好叫停。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