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573章本官预判了你的预判

  • 作者:一笑澄明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0-29 22:39:42
  • 字数:5352字

严成锦知道,在京城防火难,因为京城多为木质建筑。

没有消防车,又无近水可以取用,一烧就是成片遭殃。

他就知道,李东阳去曲阜祭祀,是故意而为。

以李东阳的智慧,岂会没有办法拒绝陛下的圣旨?

李府管家说,李东阳出门前做了一些准备。

方学有条不紊,细数廷议,昨日要商议的事,通通复述一遍。

滴水不漏,老泰山果然是老阴比。

只是李东阳不知道的是,他预判了他的预判。

所以,统治者除了战争,最重视防火。

青红绯袍的大臣,站在左右掖门前,官衣颜色泾渭分明,持着芴牌,等待金钟响起。

“今日陛下要商议,京城防火之事,御史上了疏奏。”

皇城有两种办法防火,一种是遍布容水量很大的水缸,另一种,是用砖石和琉璃将木头包裹,木头不裸露在外面。

但坊间不行。

水缸会被人搬走或打破,也没法用混凝土,将屋舍包裹起来。

翌日清晨,朝阳的霞辉倾斜洒下,晒在身上暖洋洋,神清气爽。

从井中取水? 看似可行? 其实有许多漏洞。

比如,一桶水从井底摇上来,需一分钟,再送去灭火需两分钟,三分钟才得一桶水? 屋子怕是烧没了。

防火看似微不足道,若真烧起来? 却能将整个京城,焚烧殆尽。

所以? 明朝才有宵禁制度,夜里几点要熄火? 更夫巡逻? 小心火烛。

防患于未然? 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严成锦低头,望着地上的金砖,陷入沉思。

弘治皇帝目光投向都察院:“严卿家,有何看法?”

严成锦道:“在京城安置避雷针,防止天火,此为其一。”

大明皇宫失火多次,其中十六次,就是由打雷引起。

“刘公所言打井不错,韩大人所言也有道理。

臣以为,可由五城兵马司驾水车,与更夫在京城中巡逻防火,此为其二。”

刘健目光微微一动。

防火是五城兵马司的职责,在京城驾着水车移动,就像几口移动的大水缸。

随时可以取水灭火,堪称妙计。

弘治皇帝想到关键之处:“可天雷乃是上苍责罚,严成锦说的避雷针,是何物?能避开雷电?”

百官也是头一回听说。

“是一根通到地下的铁针,能吸收雷电,躲避天劫。”严成锦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话。

大明防火极为严格,为何还会起火,东区还烧了,有时就是雷劈的。

所以,先得躲避天雷,否则设再多的更夫,也无用。

其次,就是足够多的水。

这与后世安置在房间里的消防系统,有些类似。

五城兵马司驾驭水车,就像后世的喷洒车。

大明的设施和装备有限,严成锦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只有如此。

户部给事中徐红律瞪大眼睛,满脸不信:“天下有物体能吸收天雷?你骗谁呢!”

雷电在坊间,被认为是天公发怒。

但朱熹对它的解释,则是阴阳之气,闭结之极,忽然迸出。

所以,读书人对雷电的理解,很玄学。

但又没办法解释清楚。

严成锦想了想,转而问:“徐大人不信?”

“本官也不信!”吏部给事中李锭一说道。

大殿中质疑严成锦的人,越来越多,雷火所及,金石消融,哪里有能承载雷电之物。

此子分明是信口雌黄。

至少在他们的认知里,雷电是上天降下的惩罚,才有做亏心事,会遭五雷轰顶的说法。

严成锦年纪不大,难道读的书,比他们还多不成?

可又觉得奇怪,此子稳重,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一时间,这两个想法在他们脑中形成冲突。

雷电是天罚是事实,严成锦很稳重也是事实,哪一个才是真的?

弘治皇帝和刘健也不信,铁针能吸纳雷电,这是什么道理?

严成锦在想,徐鸿律和李锭一是宁王的人?还是看他升迁过高,心生嫉妒?

“徐大人和李大人不信,本官有办法佐证,只是希望两位大人配合。”

徐红律和李锭一相视,眸中放光。

“若无法佐证,就是欺君,严大人知道吧?”

“若无法佐证,你当如何?”

严成锦想了想,道:“本官辞去都御史,只是也请两位大人签下一张令状,生死勿论。”

百官大惊失色,怎么还会死人?

弘治皇帝出面制止,清了清嗓子:“爱卿何至于此?”

徐红律和李锭一有点退缩了,谁知严成锦是不是故意害他们。

严成锦道:“应当不会死人,两位大人不敢,既然如此,那本官不佐证了。”

“陛下,我二人愿意。”

此子就是弄虚作假,以会死人来吓唬他们,这样就不用佐证了。

想得美,差点就上了这小子的当!

徐红律和李锭一忽然恍然大悟。

王守仁看向严成锦,总感觉是老高兄的奸计?

严成锦在朝堂上写下一张令状,让徐红律和李锭一签字画押。

弘治皇帝想要阻止,可又觉得没必要,真要出人命的时候,再制止就是了。

若凡人能对抗天雷,实乃大幸。

“何时开始?”徐红律将手抬起来,不屑地问道。

“要佐证能吸雷,就得先有雷,还请两位大人等等。”

倒是有理,没有雷怎么佐证?

弘治皇帝特意命人,去问钦天监监正。

周正站在广庭中观测天象,夜里又观测星象,才禀报:“三日后,或许会有雷雨。”

这个结果,与王守仁观测的相差不多。

严成锦知道,开春了,有春雷是必然的,只可惜不是夏天。

这个实验,按理还有两百年,可他等不及要先揭露真相了。

三天晃眼过去,严成锦却没有丝毫动静,就像往日一样上朝。

徐红律和李锭一愈发笃定,严成锦是骗人的。

“此子就是骗人,吓唬我等,看他如何收场!”

到了傍晚,原本明亮的天空,突然变成了黑夜。

乌黑的云朵将天空覆盖,雷光乍现,天空宛如暴怒狂躁的野兽,轰鸣声不绝于耳!

严成锦对着弘治皇帝道:“陛下,可以开始了。”

百官颔首点头? 表示赞同。

韩文想了想? 还是问:“这深井由谁来打?让百姓来挖,会兴赋役,让朝廷来挖,工部需不少靡费。”

弘治皇帝目光直视前方,中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京城防火之事,朕夙夜不怠,劳神苦思,想不出好的对策? 诸公可有办法?”

刘健稍作沉思? 捋着胡须:“在京城百步一井,既可用于百姓? 又能用于防范火势? 陛下以为如何?”

从李府回来,严成锦坐在轿子里思索。

他在家里也想了很久。

这与在宫里的大口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口井? 可以覆盖方圆五十步范围,不少了。

他是顺水推舟,故意为之!

去山东曲阜的目的,是想给李清娥说一门婚事,不错,对象正是衍圣公孔闻韶。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