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汉谋无双

第3卷楚汉第340章韩信的智慧

  • 作者:结草成林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1-10 21:46:09
  • 字数:4664字

这样,韩信终于有了随时向项羽进言的机会。

包括在漳河、在巨鹿、在洹河,甚至在进军关中的沿途,与秦军对垒时,韩信都不失时机地给项王以建议。

时间进入到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引燃的起义之火,已经席卷华夏大地,项梁也在会稽起兵,挥军渡江。

韩信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随后,韩信终于等来了一个能吃饱饭的时机。

项羽听过几次韩信给项梁提建议,认为他有些才能,就让韩信做了郎中,相当于护卫长或随从参谋一职。

除了世代楚将的威名,韩信更希望这样的将门,比其他统帅更能知兵,也能懂得自己在兵法上的献计。

可令韩信失望的是,自加入到项梁旗下,吃饱饭是没问题了,但其所学却丝毫无用武之地。

但对于打仗极度自信的项王,任何属下的建议,有的是耳旁风,有的改头换面又成了他自己的决策,总而言之,项王没有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听取属下建议的习惯。

直到章邯反其道而行之,偷袭项梁大营的时候,韩信在乱军中,侥幸捡得性命,连夜冒雨随败军逃回彭城。

等到项羽回军彭城,韩信随项家军归属其帐下。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见自己在项**中言不听计不从,在诸侯分封并裁撤军队后,韩信转换门庭,离楚归汉,投到了汉**中。

按照韩信的判断,当今天下,除了项王,可以有所作为的也就只有汉王了,他期待着在汉王旗下,能够发挥自己所长,有所作为。

但是,令韩信郁闷的是,当时一起投奔汉王的将卒很多,汉王刚刚裁减完军队,对项王阵营过来的郎中韩信,也只能降职安排做了一个治粟都尉,也即做了粮仓的管理员,相当于后世负责后勤事务的司务长。

韩信参加了东阿和定陶这样著名的战役,尤其在定陶,韩信也向项梁献上了奇袭章邯大营的计策,但由于其官职太低,没有引起项梁的重视。

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粮仓不再有浪费的现象。

韩信的这一举措,成就了后来“推陈出新”这句成语,引申为: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一件事是“葫芦归罐罐归篓”的分油术。

有一天,韩信来到军营的伙房,正赶上两个不同军营的伙夫,正在为分油发愁。

这两个伙夫领用了一篓子油,篓子里面装了十斤的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七斤油,葫芦可装三斤油。

现在要把这十斤油平分,每人五斤。但是谁也没有秤,只能用两人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

两个伙夫一见韩信过来了,忙上前请教他,怎样分均匀油。

韩信了解情况以后,看了看三个容器,对两人说道:

“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营走。”

说完了,扭身就走了。

两个伙夫,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五斤,高高兴兴,各自回营。

两个伙夫究竟是怎样用这三个容器倒来倒去的呢?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

次序是这样的:

一、先用油葫芦连装三次,共装九斤,将七斤的瓦罐注满后,油葫芦里还剩两斤。

二、然后将瓦罐的七斤再全部倒入篓,这时篓里是八斤油。

三、再将油葫芦内的两斤油全部倒进瓦罐。

四、之后用空葫芦在篓里灌满三斤油,倒进瓦罐,这样,瓦罐里正好五斤油。

五、这样,篓里剩下的油正好是五斤。

双方各拿一罐和一篓,恰好各人所得完全相等。

以上两件小事,足可以看出韩信的智商确实高人一筹,但这些还不足以使其在汉王那里熠熠生辉。

甚至,这些事情,连到达汉王那里的机会都没有,韩信依旧是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籍籍无名。

如果是籍籍无名倒也没什么大不了,还不至于促使韩信逃跑,真正使韩信下决心离开的,是随后在他身上发生了另外两件大事。

到了南郑后,很多关东的军士相约逃跑。治粟都尉的手下们也不例外,而且一跑就是十三个人,都是韩信的直接部下。

结果,那些军士没跑出多远,就被巡逻的卫队给抓回来了。

在汉王的军中,此时已经沿用了秦军的军律,遇到逃跑的军士一律处死,直接官长连坐。

按照这个法令,逃跑的十三个人都要被处死,包括韩信这个官长。

到了行刑的时候,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最后一个就轮到韩信了。

刀斧手过来,伸手抓住韩信被捆绑的两只胳膊,将其架了起来,准备拖到行刑台上去。

【作者题外话】:为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韩信到任后,到谷仓转了转,随即下了一个命令:

“以后不要再费时费力地倒仓了,将粮仓的一个大门,全部改成前后两个门,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领取粮食的一律从后门运出。”

这样的司务长,在汉**中简直就像丢在沙滩上的沙粒,不仅不引人注目,而且毫无光辉。

但韩信的才能,即使管理这极为平常的粮仓,也是无法遮掩的。

韩信就是在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在兵书和无所事事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韩信到任后,遇到两件本职工作中的事情,被他轻而易举地解决,就可以看出他的智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

一件是“推陈出新。”

当时在南郑,汉中这一富庶的谷地,盛产的粮食,堆满了谷仓。因仓储条件有限,很多粮食放到快腐烂生虫了,没及时消耗掉,而新的谷子又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如何保管和调度,是历任仓管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以至于粮食的损耗较大。

投军最起码能吃饱饭,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还可以出人头地,实现封侯拜相的理想。

在权衡了楚地的几股势力后,韩信决定投到项梁军下。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