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汉谋无双

第3卷楚汉第251章尺书降沛城

  • 作者:结草成林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1-10 21:45:20
  • 字数:4756字

那乡老又道:“何况,君若派人请回刘季,更为失策之举。”

县令忙请教道:“失策在于何处呢?”

辗转反侧,一夜难眠。

次日,县令找来几个熟悉的乡老,将心中的打算,和几个人合盘托出,征求大家的看法。

等萧、曹二人走后,县令左思右想,心里还是不踏实。毕竟是生死攸关,身家性命的大事,不能不让他纠结难定。

县令一听,乡老说得很在理,心里开始后悔起来。

那乡老道:“君身为沛县令,如今却响应起义,恐怕不仅没人跟随,很可能还会被不法之徒杀死。”

县令脸色骤变,道:“乡老何出此言?”

那乡老道:“想那刘季,本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平日里,呼朋唤友,横行乡里,今得此机会,岂能错过。”

“君不见,各地祸乱,皆从杀令开始。当此时,杀令不仅无罪,反而成为举事的英雄。君若举事,岂不是时刻在他们的刀口之上么?”

“何况,现在天下虽乱,但大秦的魂魄尚在,据闻,秦军已东出函谷关,不日即可剿灭义军,此时起事,是不明智之举啊!”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一旦召其回城,势必为虎作伥,肆意而为。加上他手里有兵,那时,君又怎么节制此人。君不见会稽之殷通,到头来,岂不是为他做嫁衣么?”

县令闻此言,幡然醒悟,连连跺脚道:“萧何、曹参,二贼误我。”

那乡老趁机说道:“于今之计,当调集士卒,号召民众,紧守城池,不给乱民以可乘之机。”

那乡老道:“老夫此言非虚,想来君为秦吏多年,秦法严酷,黔首对君的积怨已深。君若奉秦时自然无恙,倘若不奉秦,难免会有人对君起杀心。”

正好在半路上,遇见了刘邦的队伍。

刘邦听完两人的叙述,看了看两人道:

“既然如此,你们二位是什么主意?”

此时,冷静地说出此话的刘邦,已经完成了从亭长,到反秦团队老大身份的转变。

即使曾经是其上级,多次在秦的体系内,袒护照顾刘邦的如萧何、曹参之流,也已经自动归属于刘邦身后的那个队伍里了。

萧何看着刘邦身后黑压压的众人道: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回芒砀山是不可能的了,干脆,杀进沛县城,宰了县令,直接举事起义。”

曹参也赞成道:“天下已乱,正好借机起事。”

樊哙也在一旁道:“对,大哥,直接杀回去。”

刘邦倒是很冷静,此时也体现了一个领袖的素质,每临大事有静气。

他继续问二人道:“县里现在有多少守兵?”

萧何道:“还是那一千守兵,没有新增。”

“一千守军。”刘邦手抚着腮沉思着。

萧何看了看黑暗中的数百人,知道了刘邦在思考什么,于是说道:

“咱们虽有这几百号人,但武器不足,对沛县只可智取,不可硬攻。”

刘邦白了一眼萧何,那意思是,这不是废话么,没看我正想这个问题呢么?

萧何明白了刘邦的顾虑,于是,建议道:

“沛县虽然守军上千,但人心浮动,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民意,抓住县令素来不得民心这一点,或许可以出奇制胜。”

刘邦看着萧何道:“说说看,怎么利用?”俨然一副垂问的架势,但又是那么自然。

萧何道:“当初县令找我俩商量要起事,无非是怕城里的百姓造反,割他的脑袋,所以想先起来反秦,投靠义军。”

“现在,他既然反悔了,也就是不想反秦了,那百姓就会担心义军攻过来,一旦城破,反倒遭受屠杀。”

“如果能让百姓认识到,县令是沛县的危险所在,让百姓在城内做内应,那沛县城也就指日可下了。”

刘邦没等萧何说完,已经喜笑颜开了,说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随即,刘邦对萧何说道:“这样,你现在就写上封信,我们把它射到城里去,号召百姓一起起义。”

萧何赞道:“正是此意。”

于是,刘邦命人拿来笔墨,找来绢帛,萧何执笔在上面挥洒而就。

萧何写完,刘邦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天下苦秦久矣!今诸侯并起,关外皆反。现沛令据城自守,以为民敌。不日,义军定当攻沛。为诸父老计,不若共诛沛令,改择子弟可立者以应义军,则家室可完。不然,城破之日,父子俱屠,为沛令所累,诚无益也。

刘邦看过,赞道:“写得太好了,这沛令必死无疑。”

于是,将此书信,照样子誊写了十数封,绑在弓箭上。

随后,刘邦带着数百义军,乘着夜色,来到沛县城下。

刘邦命众人手持武器,沿城下一溜排开,黑暗中,看起来似千军万马一般。

待众人站定,刘邦来到城门下,对着城墙上的守卒喊道:

“城内的弟兄们听着,我是刘邦,义军不日即将来攻城了,如果想活命,请看我给你们的书信,便可保住全城生命。”

说罢,便命令将事先写好的书信,悉数射向城内。

城上守卒和城内百姓,纷纷接到书信,展开来看,信上的内容,很快就在城内传开来。

家中有被刘邦释放的役徒之人,互相一串联,觉得刘邦说得有道理。

如果等到义军来攻城,城破之日,还不知道什么命运呢?加上大家都痛恨这个县令,当下一合计,很快就有数十人,抄起家伙,奔着县衙就去了。

早有几个与两人交好的衙役,先疾奔到两人家里,通报了县令要捉拿他们的消息。

两人听罢,顾不得其他,慌忙出了家门,逾城而逃,直接奔着芒砀山方向而来。

县令至此下了决心,吩咐道:“来人啊,衙役快来。”

衙役们闻声,来到县令面前。

原来,在送走吕雉后,县令和萧何、曹参二人又在一起,商量了一些具体事宜,直到很晚,两人才告辞回家。

县令道:“尔等立刻去萧何、曹参家里,将二人给我捉拿归案。”

“喏。”几名衙役叉手施礼毕,出衙门,直奔两人家里去了。

虽说县令下了拘捕令,但他明显低估了萧何和曹参,在这些人中的人缘和影响力。

这时,一个乡老开口说道:“县令大人,此举谬矣。”

县令一愣,问道:“为何?”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