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汉谋无双

第157章山顶上的较量

  • 作者:结草成林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1-10 21:44:34
  • 字数:4644字

其他诸侯国,甚至与此同时也处于战争的西方,如马其顿人和亚该亚人与斯巴达人之间的战争,以及罗马军团击败波河流域的凯尔特人建立米兰的战争,使用的兵器,都是手工打造的。

这种手工打造的兵器,因打造的工匠不同而各异,一旦残损,就是废物了。

“全营分成六面,每面由一将指挥,‘胡骑’攻上山时,近到百步以内,方准施射,百步以外射箭者,斩。”

“喏。”两个千人将,分别布置去了。

“传我将令,营门紧闭,士卒尽皆下马,沿营栅分布,设五层箭弩阵。”

这种标准化兵器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减少战场上的兵器损失,降低后勤补给的压力。

李信接着吩咐后勤将尉道:“将后勤携带的所有弩箭,尽情派往前军。再把打扫战场时,收回的残损箭矢,尽快组装完毕,补充到前军。”

“吩咐各军,每个士卒每日只准领一次水袋,要保证后军储存的水袋,够三日之用。”

而此时的秦国却不然,所有的兵器,都由统一的标准件组成。

这里不得不特别提一下秦国的武器装备。

除了秦军的盔甲外,秦国的所有兵器,都是标准化制作。这种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也是领先了西方世界一千六百年之久的。

比如戈、戟、刀、枪、殳、矛,金属部的尺寸都是一致的,个别部分损坏,将完整的部分拆下来,安装到另一个兵器上,即可快速组装成一个新的兵器。

箭矢更是一样,箭头、箭杆、弓弩零部件,都是可以任意置换的。

这样每次战后打扫战场,秦军的目的不仅仅限于割人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回收兵器。

“喏。”后勤将尉应命而去。

自己所率不足两千骑,要想实现他的立功目的,差得太远,他必须找到“胡骑”的弱点,出奇制胜。

如果单纯的诱敌,派一员偏将即可。大可不必作为中军副将,亲自出马。那样,不仅有辱秦王手下得力战将的名号,也无法在此一战役中,立功正名,洗刷前次战败之辱。

既然,直接拼冲锋不划算,就要在其他方面想办法。

在蓟城守将介绍敌情时,提到过“胡骑”是光着马背作战。前次遭遇战,李信也注意到了这点。

也许是因为东胡部落之间的经济差距,此时的东胡骑兵,普遍没有配备马鞍等装具,这样在草原上放牧,没有问题。

但在征战中,装备漏洞就太明显了。

尤其在马上使用兵器时,光溜溜的马背,任你腿部再有力,夹马肚子再紧,毕竟要一边奔驰一边交锋,如果二打一,左右开弓,“胡骑”就自顾不暇。

更为关键的,在光溜溜的马背上,一旦往山坡上冲锋,冲到半山腰,马匹的倾斜度,使骑在上面的人,很难控制住自己,那时,别说使用兵器攻击了,能不能安全呆在马背上,都是个问题。

毕竟腿部可以左右夹在马肚子上,那前后呢,总不能再生出两只什么腿来支撑吧?

人一旦往马的屁股后面滑溜,只有腾出手来支撑住身体,或者将马侧过来,横向运动。

这样一来,马匹也好,人也好,不正好成了秦军射击的活靶子了吗?

那时的“胡骑”纵然格斗能力再出色,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点,直到“胡骑”向山坡上发起第一次进攻的时候,秦军将卒们,才恍然大悟,纷纷赞叹他们的李信将军,下令山顶上安营的睿智。

在太阳升起到树梢上的时候,“胡骑”组织了第一次冲锋。

只听见,两短一长的牛角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山脚下早已迫不及待的上万名“胡骑”,在各自军将的催促下,嘴里打着唿哨,嗷嗷怪叫着,对山顶发起了潮水一般的进攻。

“三百步......”

“二百步......”

“一百步了,将军大人。”

李信下令道:“各军准备。”

“五十步了,将军大人,太近了。”

李信怒吼:“弩阵攒射。”

话音未落,早已张弓持弩,瞄准半晌的秦军士卒们,一起扣动弓弩的扳机。

只听得耳边一阵撕破空气的嘶嘶声,秦营的环形营寨里,顿时射出数百支劲弩。

冲在前面,举着刀矛,都已经看到秦卒在栅栏后面眼神的“胡骑”们,正努力用腿加紧自己的座下马,控制着身体的下滑,身体都快趴在马背上了,不得不使马侧过来,向前冲锋。

在“胡骑”发过一阵弩箭后,各个抽刀持矛,努力向山顶上冲着。

但迎面这一阵劲弩齐射,是在是太密集了。

只见,齐刷刷前面几排“胡骑”,倒栽下马。

冲的近的,脸上、脖子上、前胸的皮甲上带着箭的尸体,落在了离秦军营栅十几步的山坡上。

失去了控制的马匹,本来就对上山这不属于自己强项的活不耐烦,见缰绳一松,立马撒开蹄子往山下跑去。

这一撒欢,正与后面冲上来的“胡骑”队伍相冲,霎时间,马撞马,马撞人,乱做一团。

之所以敢违背兵法,李信有着自己的判断。

据前日那次遭遇战,李信也领教了“胡骑”的厉害,尤其是冲锋阵,秦军如果一对一,不见得是“胡骑”的对手。

收回后,交由后勤部门,加紧组装成新的武器,立即可以补充给部队使用。

这种强大而又领先的工业能力,使秦国上下,俨然成了一部战争机器,高效而有序地运转,是秦国军队能够连年征战,纵横六国的可靠保障。

李信见山坡下,聚拢了上万名“胡骑”,不由得微微一笑,命令道:

从这个方面看,秦国之所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武器方面的先进,有时也起到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就像我们今天拥有的歼20,055D大驱和东风快递一样)。

再说回山坡上,秦军的备战,在李信的将令声中,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李信之所以选择在山坡上结营,完全是有的放矢,而不是兴之所至,或者学艺不精。

李信下达命令时,干净利落,明确而又镇静,给了属下一种信心的传递。

看来,咱们将军是胸有成竹。几个将尉,心里略略踏实。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