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汉谋无双

第138章易守难攻的大梁

  • 作者:结草成林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1-10 21:44:24
  • 字数:4446字

之所以称为接防,是因为各城的守军悉数被公孙敖征调而来,即使像安陵这样的城池,也不例外。

除了大梁以外,现在,全魏国的城池,几乎无兵可用,无城可防。

阳光下,秦军的兵器甲盔闪烁生辉,点点精芒,漫布在城外的平原和山坡上。

这场会战,秦军以近两万人的伤亡,全歼魏军,取得完胜。

正如昨日许多在这片土地上列阵的士卒所想的那样,今天,只有一部分人,看到了这轮太阳。

既然魏兵都溃散了,王贲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魏国全境各个城市的接防了。

一来没有这个传统,因为俘虏在商鞅颁布施行至今的奖励军功政策里,没有人头值钱。

二来管理俘虏也是一个麻烦,那时没有优待之说,抓回去都是奴隶,充到官府或去做杂役,往来押运也耗费人力物力。

对于这些不设防的城市,哪怕派上一千人的秦军,就可以顺利接手,几乎就等于换防一样。

这些,也是长平之战,白起之所以下令坑杀四十五万俘虏的原因。

所以,对于溃散的魏军,秦兵们拼命追上去,是为了割下那项上的人头。至于那些腿快的,就只能任凭他们都做鸟兽散了。www.tuxu.org 不格小说网

尽管如此,取得大胜之后的王贲,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禀报咸阳,派出城吏,自己派了一支五千人马的秦军,一路下去,接收魏国的十几座城池。

至于像安陵这样的魏公子封地,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也不用使用什么离间计了,直接城池接管,魏氏宗族废为平民,异地安置。

在这一点上,秦王嬴政可算是胸怀大度,充满自信。

关键是,军队接下来还要继续征战,哪有那么大精力和口粮伺候他们。

此时围城的大梁秦军,已达二十余万,又值刚刚歼灭了魏军主力,士气正盛。

王贲借得胜之兵威,希望能顺势拿下大梁城,于是,又发起了一轮对大梁的强攻。

一时间,城墙处,乱石纷飞,羽箭无数,各种攻城器具齐用,士卒们踊跃争先。

双方你来我往,经过一天的苦战,无奈,秦军再次以损兵折将而告终。

这一失利,就像一瓢凉水,当头浇在王贲头上。

收军回营,王贲一个人独坐中军帐内,一筹莫展。

这夜,天空飘起了雨丝,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望着不断飘落的雨丝,王贲想起临出征之前,老父王翦曾特意交代他的事情。

王翦叮嘱他,大梁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守城史,数百年间,曾有外军多次攻到城下,却再也进展不得。所以,要攻取大梁,还得多费费心思,动动脑筋才行。

看来,魏王假还真得感谢祖上魏惠王当年营建大梁时的苦心。

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强攻不易,而围城,也不像其他城那样简单。

只要城内粮食充足,周围纵横交错的水网,使其守起来是游刃有余。

这动静平衡,刚柔相济的防御体系,让王贲此番攻打大梁,吃尽了苦头。

虽然歼灭了魏军主力,但大梁围城,也已三月有余。眼看着秋天渐近,若再消耗下去,恐怕这二十几万大军,就要在这里过冬了。

而过冬,是在外行军打仗的将士们,最不喜欢的事情。

先不说天气滴水成冰,那冰冷的兵器盔甲,操持起来,很不容易。就说这衣物和取暖,也是军中的大问题。

“必须想办法在冬天之前,拿下大梁。”王贲心里默念道。

可默念容易,真正要做到,却必须实实在在找到可行的办法。

自从围城以来,秦军先后几次攻城,除了损失些兵马,那次地道之法,是最接近成功的机会,此外,就是典型的消耗战了。

但,王贲不想这样一直消耗下去。这二十几万大军在外,人吃马嚼的,每天的后勤供应,一直都是庞大的开销。

虽说,魏境拿下后,没有了骚扰截粮,颍川郡也开始为前线供应粮草,缩短了运送距离,使后勤的压力变小。

可一个大梁城,迟迟拿不下,可以想象,在咸阳的朝堂上,渐渐地,会生出多少质疑的声音。

虽说秦王是个宽宏大量,对事情有着明智判断的君主,但时间久了,一旦有人在他耳边天天叨叨,难免生出疑虑来。

所以,表面上是军事问题,实际上是政治角力。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尽快拿下大梁。

王贲在中军帐内,正苦思破城之策,帐外侍从报,月前派出的偏将回来了。

王贲一听,连忙将其唤进帐内。

只见此偏将,一身便装,浑身雨透,王贲连忙吩咐热茶伺候。

待偏将饮过热茶,王贲急切的问道:

“怎么样,调查的事情,可有结果?”

在王贲派出军队的扫荡下,半月之内,魏境内所有城池,包括原魏国在籍的三百多万人口,悉数收归秦国所有。

却说当日,王贲检点队伍,汇总战果,犒赏三军已毕,率得胜兵,回军大梁。

秦王不像很多前辈后世那样,对国破的国君,实行族灭的残酷手段,而是将这些宗族们迁往异地进行流放。

离开了原宗主国的领地,失去了原来的群众基础,秦王不相信那些娇生怪养的宗族后代,还能有什么作为。

清晨,朝阳再次升起在安阳邑以及那片被称为平阴之地的上空。

即使有,那好,你们闹一个试试,尽管放马过来。

这就是秦王嬴政。一个身上流着世代国君帝王的血脉,有着宏图大略,善能治国的千古一帝。

不似后世那些泥杆子造反,突然坐上王位,十足的不自信和小家子气,看谁都不放心,想想哪一个都像要反叛,包括对一些功臣,动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甚至不惜找些莫须有的罪名,灭十族,方才心安。此是后话。

昨日漫山遍野的逃兵,早已没了踪影,除了少部分做了俘虏,大都逃回家去了。

秦国兵将们,除了对方的将领以外,很少抓俘虏。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