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我是汤世祖

第125章 理论和现实的碰撞

  • 作者:空山一先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3-22 02:39:38
  • 字数:6118字

首先,世家对于地方的控制并未丧失。

呆在蜀州的应昭,结合这段时间入蜀之后分田均地,打击黑恶犯罪,扫荡世家之后得到的工经验来看,确定了他的军民府,不可能走传统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方针。

但是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应昭比谁都更清楚,舆论的高地你不占领,敌人也会占领的重要性。

于是设计之初,军民府就拥有行政,军事,刑罚的统合权利。

由于军民府处在敌占区,显然不可能在明面上运行统治能力。

当然安抚使也不是表面看起来风光,甚至可以说风险很大。

是的,安抚使主抓的方向还是军民要务。

在地方的行政之上,安抚使拥有一票否决权,并且在团练使没有指派之前,都是自己兼任的。

因为农民是一群短视,狡黠的人。

他们的作用不言而喻,犹豫地方还是属于敌战,在没有获取足够的根据地之前,基本上是不存在职权细化的,如何调配和变动,由安抚使决策。

可以说安抚使就是各个敌占区州郡的总督存在。

这是农业社会决定的性格,不是应昭自己的臆想。

想让农民听你的话,除了你将他们头上的乡老村长干掉,或者让他们也处在一个朝不保夕的社会环境中,在他们都活不下去的情况之下,才有可能随你造反。

记住,是要活不下去!

除了安抚使、团练使、宣慰使之外,剩下的就是一些一直都有设立的主官,那就是各级宣抚使,各级招讨使,各级观察使。

至于有没有想过过得更好?

圣人都告诉你了:“温饱思那啥。”

重点在一个“温饱”。

可农民活着就很累了,怎么可能想其他的。

所以应昭深刻研究之后,呆在出游回来,就在成都写起自己的论文来。

深刻研讨:世家是如何控制百姓的。

最终的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让大部分人处在一个薛定谔状态。

每年有一半概率饿死,一半概率不饿死。

那怎么控制这个不饿死的状态呢?

有且只有一个办法!

世家跟各个地方的村长合作,或者让家奴看顾,而这些人也就是各个村的长老、里正、乡老。

他们控制武力,掌握刑罚,并且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是基层的实际控制者,依附在世家的大树之下,过着“中产”的生活!

世家给他们免租,奖励他们土地,收买他们协助世家进行剥削“韭菜”,让韭菜们不拼命干活就会死,拼命干活才有活下来的可能。

韭菜是谁?

就是这群薛定谔的农民。

只要控制得当,农耕百姓或者佃户,那就是敢怒不敢言。

而且他们通常一辈子生活在庄园内,世世代代在这群中间商的pua之下,他们许多人办事,都会请这些村长帮助,庄园社会内,农耕百姓,或者说农奴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人身权利。

他们只属于庄园!

而中产意味着能吃饱,能吃饱就能读书。

能读书就有机会跃迁阶级。

这就是为什么农耕时代,许多黎庶被压榨了一辈子,甚至因为某些原因,死在了乡间地头却无人替他们发声的原因。

他们不是人!是奴!

奴隶制,是不需要关注奴隶的人身问题的!

只要保证他们囫囵活着就行。

应昭发现,汤国本质上,是一个个割据地方的庄园组成的国度。

嗯,如果放在欧罗巴,这就是一个个国家。

而这些庄园的实际统治者还不是世家,世家只是“中产们”推出来,跟中央抵抗的诸侯罢了。

举个例子,天主孝子法鸡前身法兰克王国统治,实际上就是一堆骑士簇拥几个诸侯王对抗法王的统治方式。

“你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经典,在汤国社会,也基本通用。

但换个说法,这也是个薛定谔状态。

皇帝的政令出不了长安,那就是这句话就成立,但如果能出得去,那不好意思,这句话就不适用汤国。

对了,还要说一点。

这群人在世家倒下之后,他们凭借这科举,在唐代崛起,依旧是依附世家,最终完成阶级转换,在宋代跟世家合流,进化成为科举官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士绅集团。

士是世家、权贵和跃迁成功的官僚,绅叫做乡绅。

乡绅,通常为举人和秀才,他们是地方基层的统治力量。

而这群人就是“中产们”进化出来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升级成功,但升级之后,又会有新的人顶替他们的位置,继续成为社会金字塔的中层力量。

只不过宋代之后的科举可以卷出考王,进而选拔出官员,最后这些官员用其他的手段完成反杀,让阶层有起有落,稍微成为常态。

不过世家高层不都是傻子,他们可以不管黎庶死活,反正自己逍遥自在,攀比斗富就行。

但地方不靖,他们的逍遥来源就会少。

因此,税会降低不少。

只是“中间商”们,可不会放过这个赚差价的机会。

于是,生产资料分配不均的矛盾,被中间商赚差价无限放大。

百姓、农奴苦不堪言,在灾难发生之后趁乱逃离本地,成为流民和逃奴,最后进入城市内卷。

地方逐级上报,呆在中央的大人们,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世家的恶政。

应昭刚开始也这么觉得。

但是现在他知道,除了要灭了世家,还要将“中间商”解决掉。

否则永远会被放大矛盾。

不过,解决可能解决不了,但能让这群人进入内卷,只要完成“地方上的阶层”流动靠卷就能完成,那么“中产”就是一个笑话。

本质上也还是无产者。

只是想让这群人卷起来很难,毕竟他们治下更低一个等级的农奴,不具备跃迁能力。

他们普遍的认知就是,有些人天生就是贵胄,他们活该拥有这一切。

而且他们没有资本读书,活都快成为奢望,还怎么往上走?

于是这就给佛教蔓延提供了滋生土壤。

今生受苦,来生富贵!

投胎,是门技术活,如果应昭没有生在皇家,现在指不定就死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了。

综上,应昭本人就是一个逆版本而行的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入蜀之后,应昭的变化一次比一次大。

全是因为他沉下心来了,好好的看了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进而做出了最符合这个时代的决断。

军民府,必须优先进入城市,策动流民,发起城市暴动,不管成败与否,都能离开城市,反攻乡村,均田分地,瓦解世家控制地方的力量。

城市无产者和游牧民一样,他们需要资产才能抵御风险!

这个时代不是后世进入工业化的世界,世界有所分级,粮食可以从别的国家进口,可以用工业和资本转嫁矛盾。

而是一个缺衣少食,生产力不足的时代!

流民进入城市之后跟城市居民抢活,成为社会治安的矛盾点,干黑帮等等都是流民们做的。

但不这么做,在世家消费流出来的有限资源之中,你确定你能抢到吃的?

所以,这群人就是追求大同的最好苗子。

他们除了一条命,还有剩下别的了吗?

而农民就不会这样,因为只要不是大灾面前,只要有一小块地,就能保证他们不饿死!

不饿死,就不会反。

农民的工作好做,也最难做,因为农耕文明注定了只要守着一块地,在一定的周期内,只要不是遇到天灾人祸,基本上都能混个囫囵活着。

也就是如此,农民一般和游牧民族一样动不动就挥刀。

军民府,是应昭应对敌占区域内进行统率的最高统治机构。

因为游牧代表了不可控,而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块土地上,他们比你更清楚本地应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才能让自己不饿死。

所以游牧过不好就会提刀,管你是谁,让老子都要活不下去,大不了干掉你去投奔大部落。

谁拳头大,老子听谁的!

主官为安抚使,正四品,直接三权合一。

佐官为宣慰使负责刑罚,团练使负责军事。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