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第一姝

第482章 482、天灾

  • 作者:黑鱼精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06-30 11:05:59
  • 字数:9462字

袁明珠接了冰雹,“赶紧去换身衣裳,给我和曾祖父也拿件衣裳来。”

突然降温,冻病了不是玩的。

不让人去照看心里又担心,只能厚厚面皮,“这样大雨,也不知后院会不会积水。”

正说着,外头突然狂风骤起,天光变暗,转瞬间乾坤颠倒一般白昼变黑夜,天地间伸手不见五指。

照着往常,她该命人也去照看一下淋雨的袁末驹,可众人这样笑,笑得她拉不下面子。

屋外,狂风裹着暴雨和冰雹依旧在肆虐,她只在门里,没有出去门外,衣衫上就湿了半片。

视线不良让人视觉之外的五感更敏润,袁明珠就听到风雨声中还夹杂着“砰砰”声,似乎有东西砸落下来。

屋后的那颗榆树被风吹着,不停的扫着屋顶的瓦。

郑妈妈一个寡居的女人,卖身为奴就只为这一对儿女,拎着她去换衣裳。

等郑妈妈把灯点亮了,袁明珠才看到,不时有冰雹被风吹着弹落在屋门里。

春英顽皮,去门口捡了几颗回来,递给袁明珠。

袁弘德对着门外站着,看着外头面色凝肃。

袁明珠知道曾祖父是担心今年的收成。

这等极端天气,不知会毁掉多少民居,毁掉多少庄稼,不知会有多少人家流离失所,亦或是卖儿鬻女。

气温也低下去。

又说“王掌柜这回回来,再让他跑几趟,多买些粗粮,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开些个粥场,对外舍粥。”

一年之内,最难熬的就是那个时段,旧粮吃完了,新粮还没种,地里连个草芽都没有。

熬过最难熬的时候,后头就好过了。

“嗯,回头他回来让他来见我。”

郑妈妈拿了衣裳出来,正听到他们的对话,春英攥紧了她的衣袖。

袁明珠把衣裳拿给曾祖父,自己也披了衣衫,搓搓有些发冷的手。

“也不知地窖里会不会进水?”

他们住的这屋子有回廊,屋里都被风刮了雨水和冰雹进来,可见雨有多大。

若是进了水,这一批香粉可就全废了。

再是心焦也只能等着,外头不知是个什么情况?也不敢贸然让人出去。

一场雨直下了快一个时辰。

天上慢慢露出些亮色以后,雨渐渐止歇。

待雨停了,天光大亮,天空中像是被水洗过一般,透出盈盈的蓝。

就是水有些恼人,冰雹砸落了许多的树枝树叶,再加上冰雹本身,把排水了口堵了,积了许多水。

袁弘德派人去各处查看。

为了保密,作坊分布的有些散,保密效果有了,管理上麻烦了些。

李管事趟水过来,到了廊下才把裤脚放下。

“太爷,二小姐,往城东的路被水阻了马车过不去,我叫了个小子跑着去看看,有没有要交代的?”

袁明珠:“看看地窖里有没有进水,进了水的话抓紧排清。”

袁弘德看看她,补充道:“那地窖是新挖的,让人下去的时候注意着些,防止塌方。”

李管事看看太爷又看看红了脸的二小姐,“小的亲去看看吧,别人去不放心。”

袁明珠忍着羞愧:“也好,跟大家说注意安全。”

回桥泗巷查看的人迟迟未归,曾祖母派来的人先到了。

“小的想打御马街过来的,御马街那儿漫水了,据说有一米多深,有人家的院墙都淹没了,听说还有人家房子塌了,还死了人,只能从西边绕路过来,才来迟了。”

袁弘德看看袁明珠,曾祖孙都想到怎么都不愿意往前走的袁末驹。

袁明珠有些劫后余生的感慨。

等各处受灾的情况报来,就如袁明珠说的,灾情虽重但是面积不大。

而且如今正是盛夏,补种些成熟时间短的作物也还来得及。

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灾情最惨的反而是城中御马街,姚家老宅没有人居住年久失修,被水冲塌了北面的围墙,大量的水瞬间涌入他们家的院子,又冲塌了一些房子。

他家看院子的仆人淹死了。

姚家周围几家也损失了不少财物,所幸没有人伤亡。

等街道上倒伏的树木清理干净,积水排完,袁明珠才被允许回家。

九叔拉着袁末驹母子,给袁末驹捋着鬃毛,“还真是有灵性啊!那日我还恼它不听话呢,原来还有这个缘故。”

郑妈妈:“巧合罢了,什么有灵性没灵性的,别瞎说。”

程九正要反驳,看看袁明珠看了他们这边一眼,没听到他们说话一样由芸香扶着上了车,忙闭上嘴巴。

车从御马街过去,前头围了好多人路都堵了,还有衙役维持秩序。

程九嘟囔:“怎么这里总出事。”

郑妈妈过去打听出了什么事。

回来说:“下大雨那天,姚家的宅子围墙和房屋都塌了,他们家两个看院子里仆人淹死了,他家老太爷嫌晦气,就不想要这处院子了,想卖掉,就没有让人来整理,只把能拉走的东西拉走了……。”

等雨水消下去,天气又转晴了,气温升高,有人总是闻到他们家那边有一股子臭味,还有苍蝇总是围着一处倒塌的房子。

开头大家也没多想,只以为是淹死的猫狗什么的。

昨天晚上有个城里的泼皮,趁着晚上天黑跑他们家废墟里,估计是想翻找翻找,发点意外之财。

“财没发到,翻出具尸首来。”

“他也不敢说是去翻财物的,只说走到那里肚子疼,想找个隐蔽的地方出恭。”

“报了官府以后,官府在倒了的房子里找到七具尸体,六男一女。”

袁明珠次日从城门处经过的时候,就看到府衙张贴的寻人启事。

寻找姚家老宅那七具尸体的线索。

因为天热,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只能找谁家有失踪的人口没有。

寻人启事张贴了许多天也没有一点线索。

之后又发生了一些事,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才渐渐忘了无名尸的事。

其中一件就是守备府戚家的夫人,缠绵病榻许久终于病故了。

因为是年轻的小媳妇,也没有子嗣,戚家就没有大办。

另一件是知府大人宴请城中富户、商户及官吏,替受灾房屋损坏、人员受伤的人家募捐。

宴席的地址安排在半山草堂。

半山草堂是原本洪家的别苑,在云山半坡上,所以取名半山草堂。

洪家倒了以后,这里一直闲置着落灰,这次被打扫了招待财神爷。

袁家作为武安城新发迹的富户,也在此次应邀之列。

袁明珠本来没想去,陶氏非得让她陪着。

袁明珠想着估计还是那点子事,上回应该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对方没去,这回再去。

她有点膈应,又不是皇家选妃,还得让她一次次去给人选?

不过这话不好说,因为她装着不知情。

早知道装不知道坑自己,她就挑明了。

看着镜子里簪的一头花,袁明珠觉得一头黑线。

“别乱动。”杜氏把她想偷偷拿下来两朵花的手拍掉。

“太多了!”

“多什么多?”杜氏凶巴巴的,“上回就是听你的,戴那个劳什子蝎子,不够吓人的。”

又吩咐芸香她们,“看好她不许摘下来,谁家小姑娘不戴花戴朵啊,趁着小不戴,到大了想戴都戴不了了。”

“看好簪子别丢了,再把簪子弄丢了以后不让你出门了。”

上回她跟丈夫吵架把袁明珠叫回来,差点出事,受了惊吓,打那以后病倒是突然好了,就是又多了个唠叨的毛病,什么事都翻来覆去唠叨。

袁明珠可惹不起她,老老实实的戴着一头花跟着曾祖父母出门去了。

上了马车才从包袱里拿出来个镜子,开始从头上往下摘花。

梁氏:“娘不让摘。”

“戴这么多多俗气,是不是曾祖母?”

陶氏笑笑,不说俗气也不阻止她。

袁明珠摘得只剩一朵宫花,其余的放进包袱里。

上山也有山道,不过太陡马车爬不了,所以到了山脚就得下车步行。

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条通前门一条通后门。

袁弘德带着袁叔驹他们在这里就跟她们分开,他们走前门的山道,袁明珠她们去后门。

运到好几个熟人,大家打着招呼相携着上山。

“感觉跟人质似的,会不会回头谁要是不掏银子就把谁家的女眷扣着不给回去?”慧姐儿趴在袁明珠耳朵边戏谑道。

她的声音不低,周围几个人都听到了。

有人不知是老实还是吝啬,当了真,说:“不会吧?”

袁明珠偷偷拧了她一记,让她不要乱说话。

抬头却看到她眉头紧锁。

袁明珠抬头看前头掩映在绿树中的茅舍草堂。

路不长,走了盏茶工夫就到了。

这处园子占地很大,从中间拿布隔开,前院知府大人招待男宾,后头知府夫人招待女宾。

升府以后官员变动不大,只原来的知州大人连升两级调任他处。

知府是新认命的,原本本地的官员全部提升一级。

陪着曾祖母给各家的长辈问了好,慧姐儿就拉着她往园子里去。

“去吧,大姐儿已经过去了,”铁官府太夫人说。

慧姐儿在铁官府附学,跟他们家大姐儿她们熟识。

铁官府少夫人是袁季驹姨姐,大家都连着亲。

不过邵氏是新媳妇,这次没带着出门。

袁家半年不到娶进门两房新媳妇,接连两次办宴席,武安城内的人家基本都熟识了。

慧姐儿拉着她快跑两步,甩开丫鬟们,“你知不知道守备府的澄姐儿丢了?”

袁明珠真不知道。

自从守备府的胡姨娘有孕,戚老夫人就很少参加宴席,她已经很久没看到过澄姐儿了。

之前任夫人病逝,因为没有大办,他们家就只陶氏带着吴妈妈去了。

“什么时候丢的?”她的声音像隔着那天的大风雨一样缥缈。

“据说是下大雨那天。”

“戚太夫人让人跟我爹借人,我偷偷听到的,你别往外说,我只跟你一个人说了。”

事关女儿家名节,一般女孩子丢了都不敢声张。

就好像袁明珠那时候,也是私下里借人找。

对外只说送哪里走亲戚去了

袁明珠有点怔愣。

就听慧姐儿接着说:“听说那天是要送她去她外祖父家,她姨娘不是有孕了吗,一直坐胎都不稳,

找了人看了,说是跟她相克,就把她送她外祖父家避避,刚出门就下了大雨,就说先不去了,等天晴了再去,晚上人就不见了。”

“守备夫人就是因为澄姐儿丢了,气急攻心,也没了。”

大宅门门里的阴私事向来不少。

袁明珠深呼吸再深呼吸才隐藏住异常。

好在慧姐儿一向大大咧咧的,也没发现她不对。

“守备大人呢?怎么是戚老妇人去借人?”

袁明珠冷静下来察觉其中的异常。

按说女儿丢了,做父亲的派心腹去才好说话。

“戚守备有公务,被调到南边去了,都走了大半年了!就是他不在家,他那个胡姨娘才作张作乔,今个这儿不好,明天那儿不好,仗着个肚子把一家子都拿捏住了。”

这就说得通了,难怪这事慧姐儿能知道。

戚老夫人去借人派去的心腹是女的,只能找千户夫人说话,由千户夫人给千户大人传话,慧姐儿才有机会偷听到。

而且戚大人若是在家,也用不着去借人了。

后头丫鬟们追上来。

袁明珠给芸香使了个眼色,芸香笑着找了个借口把其他几个丫鬟带到一边去了。

春英回头看了一眼,跟着走开了。

袁明珠拉着慧姐儿坐到水塘中间亭子的美人倚上。

袁明珠受曾祖父母教诲,最是听不得人叹气。

“曾祖父别愁,我从书上看过,这种冰雹天气只在一地偶发,并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灾荒。”

他们家也就是占个起点比别人高的便宜,迁徙来的时候比一般人家多了个牛车,拉来的东西多了一些。

有那些还要推着年迈的父母,或是担着年幼的孩子的人家,一应家当都留在老家,靠着朝廷给的那点钱粮,只能果腹。

袁明珠顶着众人的哄笑,命人待会给九叔也送一碗姜汤过去。

好容易苦干两年日子刚见好转,一场冰雹又回到原点。

袁明珠听到曾祖父叹气。

曾祖父是极少叹气的,袁家祖辈有个说法:人自出生始,一辈子的富贵和寿数都是一定了的,若是每日舒展胸臆,富贵和寿数会慢慢增长,若是每日长吁短叹,则会逐日减少。

袁弘德吩咐:“把灯点了。”

郑妈妈摸索着去点油灯。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